教师节当天,平定师范同学群里祝福连连。数十条信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在平定师范读书的日子。
课余生活
平定师范学校的课程安排是非常紧张的,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到操场跑步,然后上早自习,上午四节课,中间有个课间操,晚上还有两个晚自习,一个自习时间50分钟。对学生的管理也特别严格,早上会有生活老师到宿舍检查,防止有人睡懒觉,课前经常点名,特别是我们121的班主任老师更是以管理严苛而全校闻名。各类学业考试特别严格,大家丝毫不敢大意和放松。主要的课余活动(学校好像叫自由活动)就都是在下午或者节假日。那时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多假期,星期天也只有一天,可没有什么“双休日”。由于交通不便,除了长假,一个学期我们大多都不回家一次。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平定师范教学工作抓得很紧,课后生话也特别丰富多彩。各种由学校倡导支持的社团很多,有“新苗”书画社、“星星草”文学社、无线电兴趣班、校园合唱团、音乐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体育训练队等。各类竞赛类活动也接连不断,有普通话朗诵比赛、百科知识竞赛以及各种书画比赛、乐器比赛、各种辩论赛、配合节日主题的演讲比赛等等。
不得不承认,学校安排如此繁多的课余活动,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学生毕业后担任全科老师的需要。在最能接受知识能力训练的年龄,我们经受了最严和最全面的训练。考试不及格是要补考并公布的,用红纸书写,我把它叫红榜。违纪学生的处分决定同样张榜告知全校师生,用刺眼的白纸书写,我叫它白榜。不少师范毕业生后来成了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
言归正传,说一下我的课后生活。我参加了三个活动小组。第一个是“星星草”文学社。从小就喜欢看书,读师范的时候,更是痴迷文学,特别是现代诗歌。大概年轻人的世界都是充满诗意的吧。多年以后读到一位诗人的作品,说他感觉他的生活到处都是诗,像一棵树上的累累果实摘都摘不完。那时的我好像也摘了不少诗的果实。不过这果实大多是歪瓜裂枣,分了行的文字罢了。不过曾经有一首诗在校园诗歌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这是最让我骄傲的记忆,在班上也很有“光彩”,只是这首诗写的什么,我一个字也想不起来了!毕业二十多年后,我下一届的师范同学到我们县当了县长。在好几个场合中,他都说起我获一等奖的事情,因为他也是文学社的核心成员之一。
第二个是普通话朗诵小组。作为一名未来的老师,普通话是自己的“门面”,所以我也很用心,后来成了我们班推普小组(推广普通话小组)的骨干成员。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中秋晚会上,我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依据印象中赢得掌声的热烈程度评判,朗诵水平好不了多少,但自己确实很投入,把自己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朗诵是在露天,头上一轮明月,我以“千里共婵娟”诉说对家人的思念。现在还神往不已,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关于朗诵的另一个回忆就比较尴尬了,那是在我们班里的一次朗诵。我和一位同学合作。我们两个刚一站上讲台,还在酝酿感情的时候,台下的同学们已经笑成一片了。我愣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因为我当时长得又瘦又小,而同字却是全校数一数二的大胖子,两相对比,反差太大了,所以那次诗歌朗诵不经意产生了相声演出的效果。
再一个活动,就是参加乒乓球训练,这个不再细说。只是多年后我在一个乡镇工作,乡镇机关的乒乓球比赛我是稳稳的第一名。
除上述三大主要活动外,还有一些事情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关于看电影的回忆。那时学校会定期给我们发电影票,组织集体看电影,但这个定期是多长时间,我不记得了,只记得除此之外自己也会和三五好友结伴去看。在一次买电影票的时候我刚把两毛钱票钱放在售票口,身后的一个社会青年一把拿走抢先买了票,顺手给了我两张破烂不堪不成样子的毛票,售票员当然拒收了,这是单纯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人性的恶。后来电影院不在入场的时候验票了,而是敞门入场自己根据所买票号找位就座。我们毕竟都是穷学生,偶尔会逃票。在电影放映中间会有人进去查票,他知道售票的范围,所以很好查,我们看到查票的打着手电进来,就会和买票的人挤在一起,往往有惊无险。但总有被查的时候,那就交罚款吧。他们的态度很温和,好像很理解我们,而且在交钱之后还会给你一瓶汽水。在感受到人性之恶后,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暖。
除了看电影,学校还组织我们看了一次戏剧演出——京剧《石评梅》,感觉很是震撼,所以难以忘怀。首先是震撼于石评梅短暂却绚烂的生命。再就是震撼于京剧这门艺术。那是我第一次坐在剧场里完整地看完一部戏剧,现在无法阐述当时的场景,但真是自己难忘的一次完美的艺术享受。
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更是我感觉特别唯美的一种意象。
平定师范三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收到一封家信。上师范读书,是自己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走他乡。所谓的远,其实连200公里都不到,但那时不仅通讯方面,就是交通方面与今天也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到校报到的时候,记得天还黑得看不清人影,就被父母和弟弟送上了客车,直到下午一点多才到了平定县城。那时候连手表也是奢侈品,这个时间是问人才知道的。耗费时间长是个问题,两块多钱的票价,在当时也不是个小数字,因为一个月的伙食费才9块钱。既没有便捷的通讯方式,又没有便利的交通,所以大部分同学在学期中间是一次也不回家的,那么和家人的联系就只有唯一的方式——书信了。
后来可能还好了一些,第一学期的时候,那真是想家,特别是在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情绪低落的时候,特别渴望收到家人的来信。每天上午课间操前后,总要匆忙跑到传达室看有没有自己的信,到了那里,人总是挨挨挤挤的,等信的人远不只我一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天晚上上自习的时候,不记得是哪个班的哪位同学给我送来了一封家信。信是父亲写来的,开始是家里一切都好之类的话,接着自然是不厌其烦的嘱咐,其中说到让我多给家里写信,说我母亲在每次看到我的信时都激动得流泪,总是念了一遍又一遍。读到这些的时候,我开始情不自禁,先是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接着开始啜泣,既而哭声也不可抑止了。好几位同学不明就里,听到哭声都立马围过来,看到我是读信而哭,才一边笑着一边安慰我。我印象中我们班的女生都没有在教室里哭过,而我一个男生竟然这样,当时觉得好丢人,可同学们越劝我,我越忍不住地哭。好长一段时间,这还是同学们调侃我的话题。
前文说过“家书抵万金”,我在家书中还真的收到过一笔“巨款”。那时候上学父母会把一学期的钱给带足,大概是五六十块钱,其他同学大抵也都是这样,实在需要的话,五块十块的就会夹在信纸里寄过来,因为去邮局汇款既不方便还要手续费。
有一次,我收到我弟弟的来信,刚刚拆开一点就看见里面有钱,十元的票子,当时十元是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了,让我吃惊的是当我完全拆开拿出钱后用手一捻,竟然有3张!30元,太多了呀!我既感动又兴奋,还不好意思张扬,心里偷偷高兴,一下子感觉自己成了“大款”。
我弟弟不喜欢读书,上了个县里的职工中专,去建筑工地打过零工,后来到县广播局当临时工。他在信中说,这是他自己挣的钱,让我想买啥买啥。星期天的时候,我首先用这笔钱去买了一双皮鞋,那应该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双皮鞋,方方的后跟很高,因为我个子矮内心总是有点自卑吧!穿上新鞋感觉自信心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爱的世界,真好!
因为当时写信是主要的联络方式,人们对书信都非常在意,也因此创造了不少书信的折叠方式。一是先将信笺三等分纵向折叠,然后再将其横折,并令其两端一高一低。此法叫作“以低示己法”,意在表示谦恭之意。二是在折叠信笺时,有意将收信人姓名外露。它叫“外露姓名法”,可令收信人产生亲切感。还有一种好像貌似叠纸飞机的方式,这主要是情人之间爱意的表达。当时没写过情书,所以不记得准确的折叠方法了。
在临近毕业的那年,我收到了表弟寄来的一张明信片,眼前一亮,很是惊喜。明信片上漂亮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简短的几句问候传递着兄弟情谊。同学们都曾迷恋过一阵明信片,我也一样,积攒了不少。但其一览无余的性质,最终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可以款款长叙的书信,和家人亲友还是觉得书信妥帖一些。
我应该算是个仔细的人,好多东西都认真保存着,比如我小学三年级时候开始记的所有日记。可是,师范期间的这些信件后来却找不见了,可能是几次搬家的时候被帮忙的人给弄丢了,每每想起来都觉得遗憾不已。
毕业前后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三年的师范读书生活就进入了尾声。实习,是师范生“出炉”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了。从这一年的5月份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差不多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倍感新鲜、激动。自己马上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了。当然也有忐忑不安,担心实习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好在我所在的实习学校——平定城里小学的老师们对我非常友好,孩子们更是亲切可爱,非常喜欢实习老师。实习生活特别顺利、圆满,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尽管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可学生与“老师”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小朋友把自己的照片送给我们。翻看我保存的师范期间的资料,我还看到一位叫“任英明”同学的照片。那时候她还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现在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吧!星期天的时候,实习学校的小朋友们还经常到师范学校来找我们。在宿舍里,他们给我写下了不少留言:“敬爱的张老师,我祝你考上大学”“愿你到我们学校来上课”“张老师,我要向你学习,长大了当个老师”。一个教师在学生心中占有何种地位?我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与荣光、神圣和责任。
临近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召开“学生表彰大会”。会上,我荣幸地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校长在大会上的讲话我记不清了,但记得我获得奖状一张,《新法编排汉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辞典》各一本。非常厚实的两本书,总价24元多一点,此外还有17元的奖学金。这些钱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份荣誉,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转眼就是毕业考试。作为班干部,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最后一次考试仍要排名次。我把10门课的考试成绩先按人抄在一张大表上,算出总分、均分,再按名次填写在一张自制表上。记得当天傍晚去抄音乐考分的时候还冒着大雨,当时在学校哪有雨伞雨衣之类的东西啊!去老师那里抄回考分后,连夜算分排名,直到晚上10点多才弄出来,还担心万一弄错,同学们不高兴,老师不满意,真不容易啊!可是这个排名有什么意义呢?反正都可以毕业,而且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均分也就差个六七分。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将来当了老师,坚决不给学生排名。
离别的时候越来越近了,毕业班选择了一个中午在教室里会餐。用课桌拼成7张大桌子,每桌上10个菜,酒是自己买的。学校虽不让喝酒,但也不再认真约束了。班主任老师致了“祝酒辞”,相碰一杯泯恩仇。毕竟师生一场啊!大家都喝得尽兴,有几个人跑到院子大哭起来,不少女同学也都红了眼圈。
这天下午,召开了毕业典礼大会;这天晚上,同学们几乎都没有睡觉的,相互到彼此宿舍里聊天长叙。
第二天早上五点,榆次的同学开始离校到汽车站乘车。120班有几个同学号啕大哭了起来,整个宿舍楼都能听见。不断有人走,我的心如同刀扎一样难受。鼻子一阵阵发酸,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视线也模糊了。
一上午都在告别,都在流泪。十点钟,我和老家的七位同学一起坐上了公共汽车,踏上了回家之路。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在心中默念:平定师范,再见!同学们,再见!
张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