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

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集合研学产用优势 助推新质生产力

  • 国家甘薯体系在高平市召开“实施甘薯有机旱作 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观摩研讨会。

  • 夏县裴介试验示范基地小麦新品种观摩会。

  •   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是主要从事粮、棉、油、果、菜、中药材等20余种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作物基因工程、作物栽培、植物保护、植物脱毒技术等研究与推广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
      2019年山西农业大学与省农科院合署改革以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省重点研发计划以及省科技厅对口援疆等各级各类项目20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7项;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2项;制定省级以上地方标准2项;入选山西省主推品种和技术12项。

    优种培育
    夯实种业安全根基

      棉花研究所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甘薯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山药运城综合试验站、山西省果树苗木繁育及植保技术创新中心、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利用资源圃、运城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以及所属5个试验基地,以优质、高产、抗逆为育种目标,采用远缘杂交、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在多种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合署以来,通过国家审定(登记)及省级审定(认定)农作物新品种30个。
      棉花作为全所的传统科研方向,运用生物育种技术在棉花抗虫、抗除草剂、株型改良、品质提升等方面引进创制了248份基因材料,为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适应棉花产业转移,团队将选育的运H11160、运H171、运H13、运H12188等新品种引入新疆,在新疆第六师新湖、芳草湖和102团累计示范5万余亩,综合表现优秀。
      在小麦育种方面,育成的晋麦47、运旱618、运旱1818、晋麦110号、运黑1619等小麦新品种在山西南部旱作麦区占比达到70%;其中,新近国审品种“运旱1818”具有抗旱抗倒抗青干、耐热耐寒耐盐碱,分蘖力强,穗层整齐等特点,深受农户欢迎;省审品种“晋麦110”株型紧凑、富含叶黄素,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备受食品企业青睐。
      在油料作物方面,油菜育种团队先后培育出晋油9号、晋油10号、晋油11号、运杂302等油菜新品种。其中,“晋油11号”具有优质、高产、耐冻、抗倒等特点,适应我省晋南生态区种植,在平陆县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万余亩,比当地传统油菜亩增收200元以上;大豆育种团队成功选育出“运豆101”“运豆202”“运豆303”等适宜黄淮海中片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已在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多地大面积推广,其中“运豆101”连续5年入选山西省主推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00万亩。
      在西葫芦育种方面,西葫芦育种团队选育的东葫20号、东葫27号、东葫63号等鲜食西葫芦品种,具有抗逆性好、丰产稳产,超越国外同类产品,有效抵御了国外品种的冲击;籽用西葫芦品种籽冠101号和籽冠909号,粒大色白,突破了一级籽率50%的目标。新品种在7省(自治区)累计示范推广140余万亩。
      在甘薯育种方面,甘薯研究团队先后选育出适宜山西薯区种植的优质鲜食型、淀粉型、特用型等甘薯品种14个,晋甘薯9号、运薯655、运薯66、运薯606等系列品种已成为我省甘薯主产区特色品种,在山西及周边薯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晋甘薯9号入选2022年山西省主推品种;运薯66被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推荐为适宜北方薯区推广种植品种;晋甘薯3号、运薯655分别被评为首届、第二届国家联合攻关食味十佳甘薯品种。

    优技集成
    全链支撑“特”“优”产业

      棉花研究所坚持农业“特”“优”方向,围绕粮食、果树、蔬菜生产及农产品储藏加工等方面存在的制约产业发展问题,组织联系国家、省产业体系专家及科技人员200余人,深入运城市13个县(市、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百余次调研和现场指导,与当地合作社和加工企业精准对接,深度合作,扎实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援疆科研技术人员研发集成的以隐蔽施药(拌种、遂水滴灌施药)为关键技术的棉蚜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有效防治伏蚜、棉红蜘蛛等方面,防治棉蚜效果达90%以上。作物抗逆栽培团队研发集成的“小麦玉米两晚两增技术”“小麦适度晚播抗逆栽培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晋南旱塬果-菇-肥-园(田)生态循环技术模式与应用”,采用“果-菇-肥-园”生态循环增碳沃土技术,实现了果园土壤培肥和果实品质的提升,该技术被遴选为省主推技术。甘薯团队研发集成的甘薯垄膜轻简化栽培、全膜覆盖促早栽培及有机旱作轻简栽培3大生产模式为甘薯产业链条延伸提供了可复制的全产业链成套技术,有力支撑了山西甘薯产业三产融合发展,其中甘薯垄膜轻简化栽培技术2020年入选山西省主推技术,丘陵雨养区甘薯有机旱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2023年入选山西省有机旱作推荐技术。油菜课题组承担的“双低”油菜抗寒耐盐碱高产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实现了寒旱地生态改善、盐碱地土壤改良,带动区域油菜产业良性发展。中药材团队在闻喜实施菊花脱毒种苗繁育技术和小麦“两晚两增”与菊花倒茬轮作技术,有效缓解了菊花连作障碍和病毒病、枯萎病等病害发生,菊花增产幅度达30%-50%。大豆课题组研发集成的大豆“五精”高效栽培技术先后在永济、盐湖区等盐碱滩涂地建立示范基地3000余亩,该技术在山西南部盐碱地示范推广成效显著。苹果研究团队研发的“智能果园防霜机”,采用“空气加热+空气扰动”的组合技术,可将苹果园小气候温度提高5℃-10℃,使果园霜冻灾害损失降低30%-50%。科研人员及时将单项成果集成为整套技术体系,在永济、临猗、垣曲、万荣等地建立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油菜-青贮玉米、谷子-油菜一年两作高效栽培及苹果园智能装备推广等核心示范田7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达10余万亩,实现了粮油饲轮作增产增效、果园水肥管理精准省力的目标。在高平市、盐湖区、洪洞等5个示范县(区)持续建设7个甘薯专用型品种和高效栽培示范基地2000余亩,实现优种良法轻简熟化配套,助推山西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太谷区、芮城、新绛、万荣、闻喜、永济市等地围绕当地山药、菊花、北柴胡、地黄、天麻等中药材产业建立示范基地1000余亩,为推动当地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优才培训
    赋能领跑乡村振兴

      棉花研究所充分发挥应用研究、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直属院所的职能,加大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现有硕导14人,在读研究生18人,建设有山西农大耕读教育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820平方米,承接华中农大、山西农大等涉农院校学生200余人来所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合署以来,棉花研究所牵头举办了夏县裴介试验示范基地小麦新品种观摩会、机采棉栽培技术观摩会、新绛西葫芦种业大会、甘薯体系“实施甘薯有机旱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中国作物学会特用作物学术年会、芮城菊花节等大型学术及示范观摩活动,组织承办了“多组学时代种业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国家级高级研修班、运城市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累计培养高素质农民1.3万余人。
      未来棉花研究所将围绕国家及山西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部署,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求真务实、为民奉献”的传统精神,打造“学科优势突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农业研究所”,全面推动产学研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曹武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3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6期

    • 第2024-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