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万荣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树立“五个理念”、运用“十条路径”,全县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个理念”为先导
坚持规划引领。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把规划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前提,统筹县级规划、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尊重历史风貌,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产业定位,规避千村一面。
坚持多方参与。构建政府主导、村委主推、乡贤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竞争性用财机制,深度激发干群共建共享热情;持续开展“商会联乡村、牵手促振兴”活动。
坚持量力而行。实践中,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对关系”:整治力度与农民接受度的关系;建设深度与财力承受度的关系;推进速度与历史检验度的关系。
坚持建管衔接。着眼运营搞建设,探索形成“四定”净路、“四专”清扫等量化细化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管护路径,形成一镇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布局、深度融合的产业兴旺路径。
坚持久久为功。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十条路径”强推进
政府引导、干群共建的组织领导路径。组织干部群众赴浙江安吉、浙江缙云等地观摩学习,开阔眼界、提升认识。聚焦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公共服务弱项,拿出项目载体,争取群众支持。半年一次观摩拉练,用身边的实例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一次规划、分步推进的接续建管路径。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简化”,将规划图转变为简易平面图,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实化”,将风貌定位、巷道宽度、自建房要求等融入村规民约,强化刚性制度约束;“差异化”,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
公平竞争、效益优先的资金使用路径。重点建立资金整合、竞争用财、项目监管“三项机制”,念好统、抢、省三字经。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0.2亿元,群众自发改厕、改电、改水、改气投入7.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6亿元。
统筹谋划、分类打造的项目建设路径。把全县每个村精准定位为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三个类型;围绕“建设规划、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服务功能、社会治理、产业支撑”6个方面,对每个村分层次梯度提升。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风貌提升路径。统筹推进清、拆、改、种、建,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5万余吨,拆除废弃宅基1800处,新修村庄道路430公里;完成村庄绿化50.5万平方米,新建乡村小游园192个;开展强电规整、弱电入地、路灯覆盖行动,安装LED路灯1.3万余盏,完成25个村弱电入地。
功能综合、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路径。推进农村“六优”,即优化党群服务、优化教育供给、优化医疗服务、优化养老服务、优化文化服务、优化便民服务。2016年以来共新建公立学校7所,全县14家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国家相关标准,207个农村卫生室完成“六统一”标准化建设。
集聚连片、示范引领的组团建设路径。在全县划分了运稷一级路、209国道等4个片区,着重在建设标准、建筑特色、设施配套、产业振兴等方面先行示范带动。
量化细化、权责分明的长效管护路径。建立了“定路定责、定人定段、定时定量、定标定酬”的“四定”乡村道路清扫机制;建立了“专户专包、专人专扫、专车专收、专款专用”的“四专”农村垃圾治理机制;每个村庄签约一个第三方公司,对绿化护养任务以量计酬,确保绿化苗木常绿常新。
连片布局、深度融合的产业兴旺路径。建成一批设施水果、设施香菇、设施蔬菜、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工厂化养殖畜禽基地;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县农产品加工年销售收入32亿元;推动李家大院—孤峰山片区、飞云楼片区、后土祠片区“三大片区”联动发展,把风景区、乡村文化点、民宿点等串链成景;开发爆款网货30余种,年网销1.7亿元;建成运营黄河金三角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党建引领、五治并举的乡村治理路径。通过“强化政治新担当、构建自治新格局、厚植法治新观念、营造德治新风尚、探索数治”新模式,在农村形成了崇德明理的善治格局,让乡村治理跃上了新境界。
高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