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鸡、牛、羊,山西的四大养殖支柱产业。“一只鸡”“一颗蛋”决定着山西鸡产业到底能有多大作为,决定着山西人餐桌上的花色和成色。
从这个意义上讲,由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的近20名权威专家组建的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山西鸡产业体系”)责任重大,是引领全省鸡产业当仁不让的“科研代表队”“服务先锋队”“理念播种队”。
以蛋鸡、肉鸡产业“双翼”全链条发展为轴心,产学研携手发力,集成式服务产业,创新性整合资源,一年多来,山西鸡产业体系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靶向施策推广新技术、非笼养鸡布道新业态,全方位展示团队的力量,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好评,深度诠释了:体系是什么?体系为什么?体系干什么?
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成熟的体系,一个过硬的体系,一个让人信服的体系,首先应是一群走在科技前沿的人。
暗斑,一种蛋壳质量问题。通过肉眼观察,就是存在于蛋壳上一些颜色深暗的斑点。这种小小的斑点可不能小瞧!它会导致运输中破蛋率的增加,导致货架期缩短,严重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是鸡体内多种酶的辅酶,这些酶会直接影响蛋白聚糖和糖蛋白合成,调控乳突的形成,降低乳突宽度而提高蛋壳韧性。
25-羟基维生素D3水溶性强,可刺激肠道吸收钙、调节骨钙和促进磷的吸收。因此,基于有机锰研究调控暗斑蛋的营养策略,对提高蛋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鸡产业体系专家与湖南德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完成了基于“复合微量元素和25-羟基维生素D3(Hy-D)解决鸡蛋暗斑”的课题。
通过试验示范,他们发现给蛋鸡饲喂25-羟基维生素D3后,放置3天后的暗斑蛋,可由最高等级四级降到二级。在蛋鸡产蛋后期,可延缓产蛋率下降的速度,暗斑蛋发生率降低近20%。
蛋鸡产蛋后期常常面临蛋壳品质下降,尤其是蛋壳强度降低问题,造成鸡蛋储运过程经济损失。蛋壳形成过程中蛋壳基质蛋白、钙沉积是影响蛋壳品质的关键,受到蛋鸡壳腺状态调控,且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山西鸡产业体系的专家在上述研究课题中发现,日粮添加含量低于常规蛋鸡日粮剂量的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可显著改善壳腺氧化还原状态、提高微量元素在蛋中沉积进而增强蛋壳强度,同时抑制盲肠内潜在病原微生物,从而有助于鸡蛋食品安全和鸡群健康,达到降本增效减排的目的。
通过推广应用含有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和25-羟基维生素D3的蛋鸡饲料,净盈利以10万只鸡计,每只达到85元。今年,山西鸡产业体系计划全年推广这种饲料500吨。
鸡大肠杆菌病是规模化鸡场的常见病,对养鸡业危害巨大,其病原菌对抗生素往往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因抗菌肽不易产生耐药性,所以成为替抗研究热点。
山西鸡产业体系专家联合省内外兽医科研专家以及兽药饲料企业,协同开展抗鸡源耐药性大肠杆菌新药研发,目前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们研发出的CATH-2衍生肽,对鸡耐药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等致病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且溶血率低、细胞毒性小、安全性高,对热、酸、碱以及盐离子均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作抗菌新兽药或新的替抗饲料添加剂。目前,该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专利公报上予以公布。
锚定科研持续攻关,促进产业提质
增效,山西鸡产业体系自创建以来累计研发推广新技术6项,新地标2项,新方案3套,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靶向施策推广新技术
减抗、替抗是当前国内外养鸡产业的共同诉求,生产过程中如何科学应对,亟须加大科普的力度;基层养鸡户实践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总是盼望专家实地前来指点。
聚焦热点、难点,深入基层送服务,今年以来,山西鸡产业体系专家多次前往河曲县柏林、林健蛋鸡养殖场,就养殖档案、鸡场规划布局、无抗养殖、功能鸡蛋生产、品牌创建、鸡群肠道健康开展技术指导。
通过推广应用以七清败毒颗粒为主的蛋鸡滑液囊支原体无抗治疗方案和“有机酸+益生菌+维生素”为主的沙门氏菌感染问题无抗方案,林健蛋鸡养殖场破蛋率减少约34%,蛋鸡倒冠恢复30%,血斑蛋沙皮蛋减少80%,死淘降低明显,产蛋率增加1.5-3个点。示范蛋鸡12万羽,每天减少损失700余元。
据初步统计,今年山西鸡产业体系专家深入基层服务累计达到1000多人次,服务10万只规模场户21家。
不仅仅体系内部专家送服务,今年8月23日,体系还专门邀请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呙于明院长,赴蛋鸡养殖巨头——山西晋龙集团纾困解难,围绕肠道健康、蛋品质调控、低蛋白日粮、净能体系在降本增效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和指导,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近几年,山西鸡产业体系先后建设打造了右玉边鸡、方山垚鑫、平遥国青、沁县宇辰、侯马鸿源、偏关永奥、稷山晋龙等核心示范推广基地7个,推广生态养殖边鸡11万羽、高密度笼养蛋鸡3000余万羽。
非笼养鸡布道新业态
蛋鸡行业的非笼养模式是一种不在笼子里饲养蛋鸡的养殖模式,包括舍内平养、舍内多层立体散养和有室外活动空间的自由散养模式。
让蛋鸡享“福”,产更健康的蛋。有研究表明,非笼养模式下蛋鸡的沙门氏菌感染率更低。迄今为止,中国有超过50家企业承诺在2025年实现全面的非笼养鸡蛋采购。因此,非笼养鸡蛋被认为是未来市场的一个机会点。
与国际前沿对接,为福利养鸡拓路,助产业转型升级,山西鸡产业体系与全球食品合作伙伴(GFP)深度合作,于今年5月28日在阳曲县挂牌成立国内首家蛋鸡非笼养示范农场暨培训中心,专业提供蛋鸡非笼养管理和鸡蛋生产最佳实践方面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于6月26日-27日,以“新起点、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为主题,在太原成功举办2024蛋鸡非笼养技术(山西)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紧紧围绕蛋鸡福利养殖、全球蛋鸡非笼养对中国的影响、非笼养蛋鸡的国际经验和趋势、山西蛋鸡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等进行了专业研讨,为蛋鸡非笼养捧上了一桌精彩的“观点盛宴”。截至目前,体系推广蛋鸡非笼养20万羽。
攻关集成推广关键技术,助力蛋鸡产业提质增效。山西鸡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大(省农科院)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宋献艺说,抓研发、强服务、建基地、优结构、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引领山西鸡产业“降成本、提质量、增效益”任重道远,体系的产学研创新之路仍然在路上……
金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