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平顺县龙镇村:村企共建太行山上“小余村”

  • 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貌。

  •   9月11日,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在平顺县龙镇村举行,来自省、市、县(区)领导和农企、当地群众欢聚在绿水青山的龙镇村共庆农民丰收节。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主场活动为何在平顺龙镇村举办?
      “龙镇村学用‘千万工程’,蹚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的新路。”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市场与信息科科长苏华军如是说。
      确实如此。近年来,龙镇村认真学习浙江省安吉县余村经验,突出规划引领,聚力村企共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同推进,山水矿渣同治理,以“三做四变”绘就共富好风景,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龙镇村坚持新发展理念,与鑫源公司进行“村企联姻”,实行“村企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废渣变建材。龙镇村原是铁矿大村,大量废渣石,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如何变废为宝,加以循环再利用,点燃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引擎?在村党支部的大力支持下,鑫源公司相继建起2个年产15万吨的铁矿选矿厂、1个年产1亿块的环保免烧砖场,让矿渣废料成为炙手可热的环保砖原料。“废”水变“肥”水。龙镇村缺水,发展特色产业更需要水。“龙降沟”铁矿地下水丰富,村党支部和鑫源公司一道铺设管道、修建高位蓄水池,引水进村,灌溉农田,发展香菇产业。荒山变“金”山。为了让荒山变绿洲,龙镇村坚持植树造林,大力实施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工程,采取挖鱼鳞坑绿化荒山920余亩,发展山地核桃林750亩,连翘2500亩,荒山荒坡栽植山桃、山杏800亩。通道绿化1.2万余米,四旁植树10万株,用辛勤付出筑牢绿色家园的生态屏障。荒沟变绿园。在龙镇“山大沟深地少”的条件下,“填荒沟造良田发展香菇产业”,让曾经的荒沟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产业兴旺、人气积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
      9月25日,记者走进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一排排香菇大棚整齐排列,一眼望不到边。沿着蜿蜒的柏油路和彩色步道,食用菌冷链保鲜库、香菇加工车间、民俗文化广场、香菇研学基地……依次排列,在这个山峦起伏的山沟里,产研学吃玩游,应有尽有,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我们示范园有香菇大棚300座,香菇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并注册有‘龙溪山集’品牌,年产量达到180余万斤,产值1000余万元。”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负责人王兵兵说,“在做强一产的同时,我们向二三产进军,建成食用菌冷链保鲜库,香菇加工车间,配套烘干、灌装、净化、检验等设施设备,开发出香菇醋、党参醋、连翘醋等产品。并且聘请高校优秀毕业生,从事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的产业经营管理,开拓乡村产业、乡村旅游、抖音直播等新产业新业态。”
      龙镇村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让龙镇村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夙愿。“我们园区一年四季有活儿干,而且还管吃管住,基本每月3000多元是净收入。”龙镇村村民张丽梅谈起现在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龙镇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公共设施,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优农业、休闲乡村旅游业,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实现一二三产高度融合,带动500余名群众年人均收入3万余元。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共同富裕。”龙溪镇镇长马永亮如是说。

    本报记者何海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3期

    • 第2024-08-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