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经过一上午的机械穗收实收测产,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实收面积5.503亩,平均亩产2608.9斤;应县金城镇龙泉村实收面积5.36亩,平均亩产2549.86斤。”10月15日,在应县龙泉村“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单产提升县项目”实施基地的田头,测产专家组组长、中国农业大学王璞教授宣读完测产结果后,现场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当天上午,由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朔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忻州综合实验站、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应县农业农村局、山西大丰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施单位参与的实打实收观摩活动,在席家堡村和龙泉村举行。测产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朔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多位专家组成。
据介绍,应县玉米绿色高产高效整建制单产提升县覆盖所有乡镇,核心示范区实施地点涉及全县11个乡镇30个村,实施面积13.74万亩。其中金城镇席家堡村和杏寨乡望岩村为万亩有机旱作示范片区,两个万亩有机旱作示范片区又分别建起千亩核心示范区,两个千亩核心示范区均由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据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中东介绍,在核心示范片区主要推广的集成技术既包括省内外成熟的技术,也包括我省自主研发的技术,并注重良田良种良技良艺良机结合,确保技术实用、可行。应县的集成技术主要包括良种选用、深耕密植、良种配套、水肥精准调控、膜侧播种,膜下滴灌、滴水出苗、化控防倒、病虫害综合防治、一喷多促、全程机械化、适时晚收等技术,达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主融合”。
据席家堡丙林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安培芳和龙泉村种粮大户孙绪介绍,他们今年引进了DF899、金科玉1306、中元999、启单1804、DF636等耐密高产玉米新品种,应用了增密保苗、膜侧播种、膜下滴灌、一喷多促等多项艺机一体化技术,玉米单产得到了大幅度增加,这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五良”配套在玉米增产增效中的关键作用。
测产专家组根据规定,排除地块边界,采用机械全田实收计产,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测定水分含量,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并准确丈量实际面积,按照理论测产方法计算亩穗数,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水分含量,田间落穗落粒不计算重量。
测产结果显示,应县金城镇席家堡村实收面积5.503亩,平均亩产2608.9斤,应县金城镇龙泉村实收面积5.36亩,平均亩产2549.86斤,两个点的平均单产均高于去年应县实测最高产2460.68斤。这也是我省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我省今年在13个重点县(市、区)实施了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在项目示范带动下,建设了近50个玉米万亩示范片和70余个千亩示范片,这些示范片区通过‘五良’配套综合发挥产业培育能力,从而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促进全省玉米生产水平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处长王圆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