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综合新闻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高寒所“特”“优”工程项目

黄花示范区增产10%以上 形成研用推科技支撑体系

  •   本报讯(记者张美丽)“今年是高寒所第二年对我们进行科技指导了,在科研专家的全程技术指导下,与合作社共建的200亩示范基地增产幅度在10%以上,全村2800余亩黄花菜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效,这还是得益于标准化耕种管收全产业链技术的推广实施,让每个环节都达到高质量标准。”日前,大同市云州区80亩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荣介绍说。
      自2023年起,山西农大(省农科院)高寒所连续两年在大同市云州区周士庄镇驾遇造村实施了黄花菜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该村黄花菜生产的提质增效,得益于高寒所“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简称“特”“优”项目)的实施。2024年建立示范基地200亩,项目实施期间,课题组多次深入到项目基地开展前期规划及示范田创建等工作,在黄花菜生产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通过组织培训、田间指导、现场观摩等形式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以基地为中心,边示范边生产,边指导边推广。
      “今年‘特’‘优’项目实施主要在高寒所小南头中试基地、周士庄镇驾遇造村两个示范点,开展黄花菜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以‘科研单位+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把科研单位、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产业攻关整体,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形成研用推一体化的产业技术体系,同时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农户看得见跟着干,示范引领整个产业提档升级。”项目主持人马涛介绍说。
      “通过项目实施,科研人员围绕黄花菜需肥规律、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攻关,通过开展示范、培训和观摩,带动更多合作社提升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黄花菜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单株蕾数增加15%,单蕾重增加0.2-0.4克,采摘盛期每亩每天可摘鲜菜2030公斤,增产幅度在10%以上,综合效益显著提升。”课题组科研人员王慧介绍说。
      据介绍,在“特”“优”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团队与依托高寒所为实施单位建设的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山西“大同黄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科研平台和基地结合,与企业和合作社深度合作,建立起组培苗繁育基地、大田标准化栽培基地、黄花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等,集生产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破解在黄花菜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更新换代等技术难点,同时集成配套技术体系,持续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黄花产业提档升级,为“大同黄花”这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源源不断注入科技力量,充分彰显了科研机构助农富农,产学研用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智赋能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