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信息联播

奶价与成本倒挂 山西奶业如何“突围”

  近年来,我国奶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国10个主产省的平均奶价为3.14元/公斤,同比下跌16.5%。我省作为全国10个奶牛主产省份之一,其奶价下跌情况与全国保持一致,生鲜乳收购价格已经持续32个月下跌,下跌持续时间是近十年来最长的一次。
  当前我省奶业主要呈现以下特征:奶牛存栏规模稳中略有下降,养殖小户退出较多,而规模场数量仍然稳定;全省产奶量相对稳定,但公斤奶成本今年以来下降明显,养殖场自我调整能力增强。养殖场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奶价不断下降影响,另一方面受不断升级的限购影响。我省生鲜乳的出口基本依赖全国知名乳企,乳品消费市场疲弱、原奶供应过剩、供需平衡被打破是导致近段时间原奶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奶牛养殖企业也作出了适度调整,以应对奶业市场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奶价与成本倒挂,奶农亏损的严重局面仍然不容乐观,还需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未来山西奶业振兴,主要应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压缩奶牛产能,调整养殖结构。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奶牛进行定期的生产性能评估,识别出低效、低产和健康状况不佳的奶牛,并及时淘汰。加强科学研发与技术推广,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率与质量,从而促进奶牛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持续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奶牛养殖的扶持,做好短期政策调整和产业素质提升的长期引导。出台奶价保险、奶价收储等政策,设立专项贷款和风险补偿基金,降低奶牛养殖业和乳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成本、风险和负担,支持技术升级与设备改造。加大对奶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遗传育种和饲养营养等方面的技术突破,提高奶牛单产和乳制品的品质,使得奶牛养殖业和乳产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奶牛场和乳制品加工企业签订详细的购销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与透明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奶牛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确保乳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的优质奶源供应,从而形成紧密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共赢发展,使得利益最大化。
  四、发展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乳企。在此轮价格持续下行压力下,山西地方乳企凭借其建立起的明确的产品认知和品牌价值、形象,带动了一批奶牛养殖场坚挺生存。因此,要助力发展壮大凸显地域特色、打造产地品牌的山西优势乳企。
  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诚信体系,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制定、完善和更新行业标准,确保乳制品的质量与安全,提高行业的整体诚信水平。重视人才培养与交流,加强奶业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促进乳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山西省现代农业牛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张元庆、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赵晓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