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时光印记

说说普通话

  我的家乡在左权县,在离开县城去念大学之前,除了念课文,我是从来不说普通话的。偶尔有外出念书的同学回来,听见她讲几句普通话,我们就私底下议论:“可是去外面念了两天书,回来都不会说老家话了!真是矫情!”
  真是不一样了,现在我再回到左权县城,在大街上碰着小孩儿,远远就听见他们满口的普通话,虽然不太标准,但绝对可以区分左权话了。就连我的外甥、外甥女,和我说话时,左权话说着说着,就说开普通话了。我还和之前一样,在左权境内或是在左权人面前,我讲不出普通话,觉得难为情。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讲普通话的呢?大约是知道自己要外出念书了,又担心普通话讲不好,于是在好多个深夜,我对着墙壁,开始一本正经地学说普通话。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
  一到了大学,没有谁要求,一张口就是普通话。还好,有过之前的练习,虽然有些字发音不太准确,但在晋南地区,我的普通话在同学间算是很不错了。于是,借助这个优势,再加上兴趣使然,我开始在学校频繁地开讲座、开诗会,那会儿崇拜徐志摩,我动不动就大声朗诵:“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有一次在老家,正好碰上大雪,我刚推开阳台的窗户准备朗诵,我二姐就笑着和家人说:“你们看着啊,牛同学又开始抒情呀!”
  2007年大学毕业之后,误打误撞,我去了北京一家作文杂志社,那会儿空闲时间多,每天上博客,其间就认识了一个网友——姜娜。苦闷的时候,就数和她聊天多。有一次姜娜忽然对我说:“小牛,你这普通话多少还是带点山西味儿!”是吗?之前我从来没有觉得。好在,我很快就适应了北京,加上办公室的几位老先生都是老北京,没过多久,我就一口京腔儿。和街坊聊天,说起我是山西人,他们一脸不相信,说听不出一点儿口音。
  直到后来,当我第一次出现在现在的单位,彼时正接了一个老师电话,像往常一样,聊了几分钟就挂了。后来,同事张子亮告我:“老牛,你知道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吗?”我哪里知道,叫她赶紧说——“满口的京腔儿,声音那叫一个洪亮!”而那时,我回到太原已经快三年了。
  不出意外地,结婚生子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忙,和老朋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有一次好像喝了酒,不晓得怎么拨通了姜娜的电话。第二天,她对我说:“小牛,你现在又是一口山西普通话了。”我问她说了什么,她笑着说:“谁知道你嘟嘟囔囔说什么,根本听不清,反正一股山西味儿,说完了还唱……”电话那头儿,姜娜笑得蛮开心。
  2012年4月从北京回到太原,到现在,我已经在这座城市生活了12年。现在不用别人告诉我,我自己一张嘴就知道——并不标准的普通话里,好一股浓浓的山西味儿。每天早晨,我骑着电动车从家出发,十五分钟后到单位,迎接我的是我亲爱的同事们,他们不晓得,但是我知道,他们说的每句话,都带着浓浓的山西味儿。
  现在,女儿8岁了,俨然,她已经是太原人了,但她并不会说太原话。她每天用标准的普通话喊我:“爸爸,爸爸!”我深刻地知道这已是奢望,但我还是忍不住好多次这样想:有一天,我带着女儿回老家,她要是能说一口流利的左权话该有多好啊!

牛牧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5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18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1期

  • 第2024-09-27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3期

  • 第2024-09-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