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杂志有一个栏目叫“跟着对联走天下”,最近关注了长治市上党区。他们嘱我写些上党文旅康养方面的文字。
细细想来,我已经多年未去过上党。早年在报社当记者时候去过几次,对这里有一个混搭的印象,即“亦老亦新”。说“老”,是指这里属于晋东南,有一句话是“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晋南和晋东南堪为地域文化代表,而晋东南乃炎帝活动的地方,新石器时代也有遗存,最早的冶炼技术引领华夏,铁器和瓷器都很出名。之所以说“新”,这里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上党地区、太行山域是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热土。这里是华夏根祖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融合。
我们是从太原坐高铁去的,行程一个小时多一点。太原到长治的高铁于2020年底通车,属于太焦高铁(山西太原到河南焦作)的一部分。太原长治区间多为山地,高铁通车前汽车得走三个多小时。
八月底九月初,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而位于太行余脉之地的上党,却已是淡淡的秋意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路旁一片两片的黄叶开始飘零。上党区三面环山,群峰耸翠,层峦叠嶂,置身其中,恍惚有山中桃源之感。
上党区所在的长治市盛产的小米、豆子等杂粮,自古以来便是养生佳品。据说从前此地有人乔迁,主家会连续摊上三天小米煎饼,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和邻居。人们吃得越多,象征主人家日子越红火。因此,这三天的煎饼又称作“发家煎饼”。
如今,传统的小米时代“升维”了。人们的健康理念在嬗变,很多方面也讲究起来,饭桌上的食材好了、多了,自然开始考虑住、游、康养等更高维度的“大健康”生活。上党地区近年来在康养产业的探索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像振兴小镇、东掌小镇、康益元、西岭古村等康养基地正在形成矩阵,匹配的产业也陆续落地。
那天匆匆观摩毕上党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红绿八义窑之后,我们来到位于该区荫城镇的康益元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这里是医科和农科的结合,也是新兴的康养基地和研学基地,是长治市和上党区的文旅康养重点项目。
康益元2018年开建,当时流转了1200多亩丘陵地。总投资3亿元,分为三期建设,现已完成一期和二期的建设,预计2025年全部竣工。现在已经有些模样了。
“这里的底子好、基因好。”康益元康复医院的李院长介绍道,北依千年古镇荫城,东靠森林康养基地老雄山,丘陵地带,植被丰茂,生态环境基础很好,加上这里积淀的荫城古镇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等有利条件,发展康养太合适了!
当初,出资方结合自身情况,响应政策,决定弘扬中医药文化,走出一条“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将园区打造成为集上党道地药材培育、加工销售、中医药文化体验、研学教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高品质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园。
那天上午我们在园区里走了一圈,还真费了点工夫。印象最深的是在秋日阳光下,行道两旁的薄荷密密麻麻,大田里金银花在疯长,淡黄的花儿风中飘逸。一片片的露天园地、一个个的大棚里,各种知名的、不知名的中草药在无声地生长。有聘用的“农人”在田里莳弄着什么。前晌一场雨后,天气晴好,干湿相宜,远处山岚隐约,“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山气日夕佳。”欧文陶诗里有句,用在此境很应景,笔者也凑了两行:
可爱当归,一串金银邀旧雨;
常思厚朴,千筋树果就浊醪。
这是用中药材名字为康益元编的一副对联,其中上联的可爱(花)、当归、一串(钱)、金银(花),下联的常思、厚朴、千筋树果都是中药材名字。此联表达了作为中药材康养基地,康益元满园都是养生和调理的中草药材,欢迎新老朋友(“旧雨”即老朋友)和各界人士来此做客,休养遣兴。这里有美景,也有茶酒相迎。
听说前不久,长治医学院第二届大学生暑期研学活动在这里展开。大学生们走出书斋,走进康益元,结合书本知识,实地了解植物药材的种类与功效,参与中医药科研的寻访,培植中医药科研的意识与认知,以及体验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他们实地触摸种植基地的中药材,感受生命的律动,对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种植技术及药用价值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不仅如此,小朋友们还在田间野地里寻“宝”,和大人们一起做亲子活动,做板蓝根饺子。我不胜感慨道,他们在年龄还小时,就能与自然紧密交融,深深地感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介绍,这里还针对不同人群量身定制了中医药研学课程或培训,包括中医药文化讲座、中药材种植与鉴别、中医诊断学习与体验,中药研磨、艾柱及中药香包制作、药膳的制作等,学习中医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截至目前,园区共接待三千余名学生和六百余名新型职业农民,来此做中医药研学和培训。
当天中午,园区负责人留我们吃了顿“便饭”——是地道的“土饭”,食材来自园子里生长的山肴野蔌,现挖现做,野味、鲜味、山场之气来了,再沏一杯康益元自制的参禾养生茶,一行竟有齿颊生香之感。
午后又留我们在窑洞小憩。一排窑洞的名字有意思:金银花、薄荷、桔梗、山楂、茱萸、丁香、酸枣……
大山沉静,且偷得浮生小闲,几位打了个香甜的盹儿。
主人介绍,园区依托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老雄山和千年铁府古镇荫城镇,着力打造“药旅融合”发展模式,“中药材+”延伸效应,“医、药、养、健、游、护”多元融通。这些,正是康益元主人的顶层设计,也是他们的落地目标。
寥廓天宇,起伏丘陵,饶有气象。同行中,有来自湖南的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楹联家邹宗德先生。他退休后为避家乡酷暑,来晋消夏,去了几个地方,一处比一处好。此番首次来上党。听秋风轻拂大田里玉米叶子的沙沙声,听长空中偶尔的一声鸟鸣,听草丛里秋虫低唱——消受如此天籁,邹先生伫立良久,有感于太行地区的人文风物:“我们不妨长做上党人啦!”
邹先生有联曰:
偷得浮生半日,坐窑洞门前,闲看花鸟频幽会;
挹来爽气三分,醉雄山脚下,也笑云霞懒远游。
入秋的午后,阳光极好,通透,明媚,不热不燥。我们又赶往远近闻名的上党区南宋镇东掌村——作旅游推介时,这里也被叫作“东掌小镇”。
一进村,林荫大道格外清凉。这里的九院精品民宿,建在丘陵和低山上,拾级而上,满目青翠,阳光透过大树,播撒下斑斑点点的图案。说是九院,其实是七个院落,其中四合院四处,按季节命名,分别是——九院·春见,九院·夏语,九院·秋若,九院·冬茗。窑洞院落三处,院子和房间分别按东掌村原有的“西沟、毕家、西东掌、沙沟、李家、老窑上”六个自然村命名,有野趣。
那么为什么叫九院?“九院”是东掌村的文旅logo,是一个泛称。除了几个古色古香的院落,还包含粉坊、酒坊、老石坊等三产作坊。
青砖灰瓦,老树入云。九院民宿的四合院和窑洞小院与原有民居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清新雅致,整洁朴素,是难得的院落式精品高端民宿,也是山西省内少有的禅意中式民宿。在此居住,可以在山籁中品茗,在星空下发呆,晨间会被鸟鸣惊醒。
老树,老院,老瓦当,在此不妨放空一下自己。有所感,笔者得句:
山右流光,过霜过雨过星月;
诸神充满,润物润身润子昆。
——题上党区东掌村老合院
此行中,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地方是有着“中国乡愁公园”之称的上党区振兴小镇。位于长治市东南40公里处,三面环山,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国家级避暑小镇。这里东有天下都城隍,西有天下玉皇观,北倚上党名山老雄山和万里铁货城,南有炎帝羊头山。宜居,宜游,宜商。
振兴小镇很大,是一个集文旅、培训和养生的综合体。包括农业科技体验园、振兴民俗文化村、振兴雄山欢乐谷三大板块。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到处看看,印象最深的是小镇中医馆。在长治市中医药传承创新上,上党区振兴小镇特别重视实施岐黄文化弘扬工程,打造中医药文化精品。振兴新区党委书记牛扎根一班人很重视。他们择址建设中医药主题馆、中医药文化街,创建中医药健康养老示范区,将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科技、乡村旅游相结合。
其中的振兴中医馆,已注册中医诊所资质。今年5月,牛扎根书记一行从上海红墙国医馆引进优质项目——中医古法瓮蒸,采用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对人体全面调理与养护。据介绍,该项目运行四五个月以来效果显著,来自四面八方的慢性病患者来此寻求调理。
曾有联友题曰:
紫气氤氲山左右;
祥云荏苒晋东南。
临走时,我们去了趟这里的槐荫寺,清朝时候叫福堂庙,乃三教合一之所。槐荫寺,顾名思义和大槐树有关。寺庙门前有一棵古槐树,雅号“虚怀若谷”,又叫“笑弥佛树”。据说已有千年高龄,经历风霜雷电,依然枝繁叶茂,俨然此地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也是此地人丁兴旺、瓜瓞绵延的“加持者”。
振兴小镇,地如其名。我们祝愿她如日初升,其道大光。百业兴旺,更上层楼。
王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