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的农村青年。生长在农村的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饱含深情。而我生活的晋南农村,虽然宁静质朴,但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等待被发掘。
绛县横水镇有一家祖传的崔氏胡辣汤,是传承百年的特色小吃,那独特的味道、传承的技艺,以及背后蕴含的家族情感和乡村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这份百年小吃的详细介绍和我对它的深厚情感写成了一篇文章,投寄给了《山西农民报》。
那是我第一次在《山西农民报》发表作品,等待的日子是漫长而焦虑的。每一日,我都在期盼与担忧中度过,既期待着自己的文字能够被认可,又害怕遭遇退稿的打击。然而,命运似乎格外眷顾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当我在那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报纸上“山西一绝”专栏里看到自己的文章时,那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至今难以忘怀。
从那一刻起,我与《山西农民报》之间便深深地结下了整整40年的不解之缘。在这40年里,《山西农民报》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她,我了解到了农村新政策、农业新技术,让我这个身处农村的人,也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记得有一次,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新型农业种植技术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科学地种植某种经济作物,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我如获至宝,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家的农田里,果然取得了不错的收成。
《山西农民报》也是我表达心声的重要平台。40年来,我陆续向它投稿,分享农村生活中的点滴故事、邻里之间的温暖情谊,以及乡村建设中的种种变化。每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而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通过我的文章,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农村的真实面貌和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如今,《山西农民报》迎来了75岁生日。回首过去,她走过了风风雨雨,始终坚守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为农村的发展摇旗呐喊,为农民的幸福生活加油助力。她见证了农村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也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农民的奋斗与梦想。
而我也在她的陪伴下,从当初那个青涩的农村青年,到如今成为当地的一名文学工作者。作为与她相伴40年的老朋友,我衷心祝愿《山西农民报》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的力量。愿她的每一篇报道都能如春风化雨,滋润农民的心田;愿她的每一个版面都能像璀璨的星光,照亮农村的发展之路。
《山西农民报》,是我与农村的纽带,是我心灵的寄托,这份不解之缘,我将永远珍视。
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运城市作协理事、绛县作协副主席 张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