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刘瑛)近年来,我省创新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全力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是记者11月20日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我省着眼“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创新实施“建高地、兜网底、提能力”强医工程。依托山西白求恩医院、省肿瘤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临汾、运城、长治、大同布局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其中,4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手术人次较建设前平均增长47.5%、65.9%、45.6%,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89.6%。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医疗服务同质化正在加快推进。
我省着眼“头疼脑热等小病在乡村解决”,以乡村医疗卫生固本强基行动为抓手,兜牢基层服务网底。依托乡镇卫生院,3年建设91个达到或接近二级医院水平的县域医疗次中心。今年首次将328名大学生乡村医生纳入编制管理。实施“双千行动”,为村医每月补助1000元,每年支持1000名村医大专学历提升,稳定村医队伍。同时,建立基本药品配送保障机制,让村卫生室“有人看病、有药治病”。
我省着眼“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以“每个县要有1—2所好医院”为目标,提升县级医院能力。县综合医院全部达到二甲及以上水平,支持50家县级医疗机构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创新实施“千名医师下基层”,累计下派3000多名三级医院高年资专家驻点帮扶县医院,把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此外,通过医保报销比例向县域倾斜等政策引导,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8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