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千万工程”在山西

云州:萱草花开百业兴 强村富民环境优

  •   一个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可望可及,一条条宽敞的马路四通八达,一项项富民产业落户乡村,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冬日暖阳下,一颗颗如珍珠般散落在云州大地的美丽、宜居、和谐的村庄,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也见证了大同市云州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千万工程”经验在云州乡村不断被吸收、被丰富,全区干群对标更高、聚焦更好、锚定更优,统筹提升全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齐心协力描绘令人向往的乡村未来。

    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靠天田”变成“高产田”

      眼下,已进入休作期,但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许堡乡和西坪镇等乡镇的田野上仍有机械在忙碌。一块块沟坎坡地、“巴掌田”正被抹去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的界限,同步铺设水肥灌溉设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多台挖掘机在广袤的农田上有序分布,机器轰鸣,铲斗在操作员的精准控制下挖土、整平、护坡,排水渠与机耕道逐渐成形,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勾勒出农业生产的新蓝图。
      走进云州区许堡乡上庄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放眼望去,一片焕然一新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曾经的低产山垄田,如今已蜕变成丰收的希望之地。“以前,这片农田产量低,机耕道缺失,灌溉方式也落后。”种粮大户李子彪望着万亩高标准农田感慨万千:“田块整治后,大型机械可以轻松进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亩均产量由500公斤增长到750公斤以上,亩均增产250公斤以上。”
      “建设高标准农田,上庄村集体新增耕地800亩,一亩600元,村集体增加收入48万元。原来的9700亩,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增收234万元,村集体增收33万元,村集体共计增收81万元。”书记王德太掰着手指头边算边介绍说:“村民流转土地挣一份钱,打工护理庄稼又能挣一份钱。”
      近年来,云州区以沟坎坡地平整、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整修田间道路为手段,持续实施变旱地为水浇地、大水漫灌为节水滴灌、传统人力耕作为机械耕作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断提升耕地地力,越来越多的农户从这些宜机宜耕、土壤肥沃、生态优良的高标准农田中受益,最终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区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今年粮食总产迈上1.5亿公斤新台阶。值得一提的是,云州区率先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以及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配套融合,受到省、市肯定并学习推广。
      “你看这平展展的农田,是不是可以吸引喜欢田园风格的人们来这里欣赏黄花、拍照、写生,感受新农村的新生活?”看着眼前田块方整、沟渠相通、道路相连,仿佛一幅巨大的“棋盘”,王德太大手一挥,记者眼前似乎展现出与高标准农田一般规划有序的发展蓝图。

    抓紧京津冀“菜篮子”
    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云州区忘忧大道,8000多个路槽组成公路“琴键”。当车速达到40迈时,就能听到“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的优美旋律。近年来,云州区做活“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推广蓄水保墒、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同时引入无人机、旋耕机、除草机等现代农业机械,使黄花产业的标准化、智慧化、科技化程度得以提升。截至目前,云州区的黄花面积保持在17万亩以上,总产鲜菜1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以上。小黄花实实在在为群众带来了大收入。
      在做大做活“小黄花”文章的同时,云州区锚定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任务和大同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以黄花、设施农业、渔业等为代表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全区乡村遍地开花,构建起多种特色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在南栋庄汇丰市场一角,记者见到大家口中的“能人”曹尚成。84岁的曹尚成是南栋庄村村民,今年他和76岁的妻子种了两大棚龙椒,收入11万元。“想不到吧,这么大年纪一年还能挣11万。在我们村,只要你种辣椒,就有收入。”南栋庄书记曹进宝介绍说,汇丰市场是“夏收辣椒冬收粮”,村里的辣椒有固定的客户前来收购,主要销往京津冀和广州、湖南、福建等地。
      “大同是京津冀地区‘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去年,我们新增万头肉牛养殖企业5个;新增肉牛养殖规模5万头,使全区肉牛饲养量达到7.68万头;新增蛋鸡饲养量110万只,使全区蛋鸡饲养量达340万只;新增肉鸡养殖规模1000万只。今年全区肉产量可达到5.1万吨,蛋产量达5.5万吨。另外,还新增实施蔬菜面积5000亩;新增陆基池渔业企业2个。”云州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白军介绍说,“这些产业的增加,不仅保障供应京津冀地区,还培育壮大了新型农民经营主体,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功能,添加了新活力。”

    打造地方民宿特色
    拓宽强村富民道路

      在黄花产业的带动下,一系列新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民宿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就是要借黄花产业的东风,让贺店成为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村庄。”这是贺店领导班子的共识。但贺店除了黄花,还有什么?还能做什么?
      贺店有什么?一有地质资源优势。贺店村位于火山群和昊天寺脚下,有着集中展示云州区“火山、生态、黄花”旅游资源。二有区位优势。贺店位于“忘忧大道”入口处的“黄金地带”,距离县城1公里、距离大同市23公里,交通便利。
      贺店能做什么?随着文旅市场热度不断升温,贺店村充分结合小黄花的大热度,以当地火山群的地质特色和昊天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全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宜游宜养的品牌民宿发展之路。
      从2021年开始,贺店全面盘活村集体和村民手中闲置房屋开始发展特色民宿。截至目前,共投资600万元对村内1条主干道、23条巷道及房屋外立面等进行整体风貌设计改造,完成污水管网、弱电入地、路面硬化工程,统筹抓好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我们已建成运营特色民宿5家,在建民宿8家,旅游业从业人员50余人,旅游业直接收入近12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600余元。”贺店村党支部书记刘锐高兴地说,“真正实现了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啊。”
      和贺店领导班子想法一致的还有许堡乡于家寨村、倍加造镇营坊沟村等5个村子。他们整治旧宅院落,配套建设供电、给排水、采暖及相关生活设施设备和公用辅助设施,倾力打造综合性乡村旅游目的地。
      此外,云州区还在黄花产业基地建成唐家堡村忘忧小镇、坊城新村红色教育基地、忘忧农场产学研基地,在火山群4A级风景区和桑干河湿地保护区沿线建成“火山天路”50公里、沿河旅游公路60公里、民宿村5个、露营地15个。建成水系联通项目,形成60公里20个村水循环景观。“就是让你们来了就不想走。”许堡乡副书记辛明磊说。

    垃圾“小切口”
    推动人居环境的“大改善”

      远看群山青松白雪,近看村里炊烟袅袅。干净宽阔的街道、笑容满面的村民……一切是那么恬静、美好。许堡乡于家寨村,一位正在清理街道卫生的村民感慨地说:“人居环境整治太见效了,我们村由脏变净、由穷变富,环境美了,居住条件好了,村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云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焦新东介绍说,近年来,云州区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内容,下决心改变过去农村垃圾治理粗放的局面,通过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以垃圾治理的“小切口”推动人居环境的“大改善”。
      今年以来,云州区实行城乡一体化整治行动,推动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全区共增加投入1800万元,购置垃圾清运车辆28辆、建垃圾箱1000多个,聘用清理垃圾队伍512人,做到村集中,乡转运,区处理,每年垃圾清运量达1.7万吨。建立垃圾清零考核管理机制,区委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乡镇垃圾清理考核排名优秀奖励;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2个村建设污水管网处理体系,没有污水管网的村,采用污水收集车辆每天定期收集处理的办法,由区、乡、村组织集中收集,就近倒入城乡污水管网系统处理;2024年新建改造农厕5000户。
      此外,云州区还紧抓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指数。目前,全区共建成38个村级日间照料中心,为660名农村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服务;共建乡村中小学及幼儿园29所,新建学校一所;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化完善分级医疗制度,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家门口看病需求。
      “明年,我们将围绕301省道和忘忧大道打造精品示范村3个,提档升级村30个,涉及9个乡镇,着重考虑村容村貌补短板,基础设施再提升,因地制宜改造一批街巷道路,还要普及卫生厕所,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垃圾,达到街巷干净整洁,农户生产生活方便。”云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田军山满怀信心地说,“‘千万工程’的推进,贯穿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一定会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守好‘美丽生态’,激活‘美丽经济’,用心用情用力绘就云州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

    本报记者刘桂梅 刘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0期

    • 第2024-12-06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2期

    • 第2024-11-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