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夏县认真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城乡面貌干净整洁、生态环境山清水秀、人居环境宜居宜业,持续构建以中心县城为载体、以特色小镇为节点、以和美乡村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统筹发展格局,兼顾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城乡融合、特色产业、绿色发展、精神文明、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努力走出特色鲜明的“千万工程”经验夏县实践。
五措并举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23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夏县成功入选。作为全国入选县域的1/99,这里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冬日里,夏县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连日来,白沙河湿地公园水面上成群嬉戏觅食的白天鹅,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美丽天使的到来为风光旖旎的白沙河湿地公园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从投资3.66亿元、治理总长度达5.15公里的白沙河城区段生态蓄水和环境修复项目竣工后,这里的水系、步道、绿化带、青铜雕塑文化园等景观,依偎在城市建筑和瑶台山的身旁,共同构成一幅城景相融、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成为夏县认真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生动缩影。
城市景观美不胜收,农村环境也同样令人赞叹。记者漫步在水头镇南桥村的街道上,景观绿植、太阳能路灯分列两侧,平展的柏油路向远处延伸,洁白的墙面上绘制着南桥人从事胡萝卜和西瓜种植、馒头制作等特色产业图景,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村容村貌,生动展示出夏县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
“表面上看是村容村貌的提档升级,其实从深层次看,对于农村对外开放,促进产业振兴,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南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管振红欣喜地说,“如今,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积极对接特色水果蔬菜项目,而且小有名气的南桥手工小米醋也将借助农文旅融合发展东风,为南桥产业振兴再加把力。”
从前,以农业为本的夏县,从中心县城到乡镇政府驻地,再到各村,房前屋后私搭乱建,农具杂物乱堆乱放,垃圾污水乱扔乱倒等现象较为普遍,人居环境治理难度较大。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夏县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紧盯绿色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不懈抓好“清拆改种建”五措并举,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去年以来,该县围绕“清”,共清理各类建筑垃圾、生活垃圾8000余吨,清理各类堆积物2.6万余处。围绕“拆”,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15处,整治私搭乱建1800余处,治理农村废旧院、空心院400余处。围绕“改”,中心县城实现260万平方米供热全覆盖,推进农村7000余户“煤改电”“煤改气”,33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收集治理,建成卫生厕所5.68万户。围绕“种”,开展“绿满夏县”行动,栽植各种苗木120余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4.27%。围绕“建”,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考评的人居环境整治“五有”机制。
通过五措并举,全县总体实现了县乡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五化到位,彰显了“绿色是底色、干净整洁有序是特色”的夏县亮点。
生态优先
农文旅产业欣欣向荣
冬日周末,山林静谧。地处泗交镇西沟村的隐溪里民宿度假村内,一群来自县城的年轻人正在围炉煮茶,相谈甚欢。
“这是我们第二次结伴来‘隐溪里’游玩了,与夏天来这里避暑不同,冬天和朋友们相约来‘隐溪里’,少了些喧闹,多了份温馨。”县城居民小张开心地告诉记者。
“泗交镇地处中条山腹地,因四河交汇而闻名,森林覆盖率达到88%,负氧离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我镇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鼓励各村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致力于用‘美丽风景’催生‘美丽经济’,2023年泗交镇被成功评定为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泗交镇人大主席杨国辉向记者介绍道。
“当初,在考察民宿项目期间,泗交镇优质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了我;但让我决定在此投资兴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看中了当地优厚的招商政策和便利周到的营商环境。”谈及投资开发隐溪里民宿度假村的初衷,项目负责人李艳丽充满感慨,“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的全力协助下,我们利用现有的河道,将这里规划为水环山绕型民宿度假村,项目总投资约3000万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打造了58套内饰风格迥异的民宿。去年五一假期正式营业以来,每逢节假日这里一房难求。”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热潮中,该县坚持把“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特色资源、优质产品、交通区位等比较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业态一片蓬勃兴旺。
与西沟村引进民宿项目不同,位于泗交镇西北角峡谷的王家河村,则是一个龙头牵引、村民跟进、产业扩张的典型案例。
“夏都四贵”之一的厚民晋茶,就出产自泗交镇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王家河村。自2013年建园以来,漫山茶园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绿色银行”。通过土地租金、劳务用工、分红3种形式,茶场每年能为农户提供各类收入150余万元,成为王家河村振兴富民的主要力量。
有了厚民晋茶这个龙头牵引,王家河村村民这些年一边不误农事,一边转换角色纷纷兴办家庭民宿,不出家门就赚得盆满钵满。同时,当地不断夯实的产业基础,吸引着更多农文旅项目来此落地。
“我们依托王家河村自然山水禀赋和高山茶园产业优势,聚焦‘生态养生餐饮’和‘周末假日经济’,总投资4600万元,打造一处集特色文化展示区、康养休闲餐饮区、农耕体验区于一体的高标准全季旅游康养度假示范区。”王家河村恒泽·栖堂山庄项目负责人刘晋泽告诉记者,“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及音乐餐厅、开心农场等配套工程,已全部具备接待条件。”
夏县文旅局派驻王家河村第一书记卫晓贝补充道:“恒泽·栖堂山庄项目运营后,可为村民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仅如此,村里的高山绿茶、香菇、木耳、猴头菇、土鸡蛋等优质山货,都能随着乡村旅游的火爆而走俏,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放眼全域,夏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聚焦现代农业、康养度假、文化旅游等县域比较优势,培育“夏都四贵”、农产品“特优十宝”、十大特色美食、十大文创等区域品牌;依托“中国天然氧吧”金字招牌和夏县温泉资源,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出夏县“五大文化”,每年举办“四大节庆活动”。11个乡镇因地制宜打造温泉、蔬菜、电商等特色小镇,全覆盖完成171个行政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三位一体”统筹发展成绩斐然。
保障有力
扎深实践成果之根
将“千万工程”经验的核心要义,变为推动一方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需要汇聚集体智慧、动员各方要素,来加以保障推进。夏县通过“全面压实责任,组织领导到位;强化多方联动,保障机制到位;完善工作机制,督导考核到位”的强有力举措,让“千万工程”经验夏县实践成果之根越扎越深。
夏县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研究部署,充分用好“四下基层”重要工作抓手,着力开展巩固衔接验收、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稳定矛盾化解“三大行动”,建立了处级干部和县直单位全覆盖包乡镇包村工作机制,县乡村三级联动,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助力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水头镇水头村、庙前镇西村、南大里乡北大里村、泗交镇王家河村等56个村成为全国、全省数字乡村、绿色村庄、法治示范村、乡村旅游示范村。
近三年,夏县共安排财政资金2.3亿元、吸引社会力量投资8.1亿元,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引进第三方中科国通公司,每年安排2800余万元,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确保专业化运营、常态化保障。将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绿化提升、乡村建设行动等纳入全县十大“标志性、牵引性”工程,县级领导包联,专班推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群中心、便民中心、综治中心、文化中心全覆盖,建立全科网格员、专职调解员、专职巡逻队、城市联合执法巡逻队、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心理服务团队、专业环卫队“七支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营造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此外,该县把乡村振兴纳入各乡镇各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完善全方位督导考核机制。县级实行“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评比”,对11个乡镇和美乡村建设集中开展观摩评比、打分排队。乡村两级持续开展“办实事、树形象、保稳定、快发展”活动,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排队”,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对村干部待遇报酬实行差异化管理,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站在前列的良好氛围。每年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公益配套、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群众增收等,兴办实事好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未来,夏县将进一步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成色作出夏县贡献。
本报记者白慧磊 实习生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