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切实抓好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培育实施工作,提升“头雁”培训实效,从人才培养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两方面打好乡村产业振兴“地基”,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民报社共同发起并组建“头雁”跟踪服务专家导师团,于近日启动“头雁”项目跟踪服务三晋行活动,扎实推进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跟踪服务。从今日起,本报将开设“展‘头雁’风采 助乡村振兴”专栏,广泛宣传全省优秀“头雁”学员事迹,充分发挥“头雁”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形成“雁阵”,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本报讯(记者柳飞)“参加完2023年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园艺产业班后,我有三点感受:一是取到了‘真经’。到外省参观学习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找到了做大做强产业的路径;二是找到了‘外援’。高校的专家对我们进行跟踪指导,遇到困难就及时解答;三是交到了朋友。学员之间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得失、分享资源,成为彼此成就的伙伴。”12月16日,“头雁”培育项目学员曲沃县甜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天庆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作为“头雁”,马天庆是曲沃县的知名人物。他历经6年时间建成山西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填补了山西农作物种植品类的一项空白,一举结束了农业大县曲沃无生姜种植的历史。
生姜是一种家家户户离不了的重要调味品,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中药材。它产量大、效益高、耐储藏,但性喜潮湿,怕涝怕高温,在北方很难种植。“然而曲沃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并处在适宜生姜生长的纬度线上,这些都为我们发展生姜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马天庆介绍说。为了改善农作物连作障碍,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他在曲沃县智慧菜谷发展服务中心带领下,通过多次考察论证,利用曲沃纬度、气候、土壤等有利条件,引进了生姜新品种,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展了新渠道。
“投资400万元,建设冷棚50余栋。”马天庆指着刚刚追施完底肥的生姜冷棚对记者说,“我们就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反复试种,科技攻关,智慧赋能,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培训班的举办和公司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带领马天庆“走出去”参观了南方的现代农业,“请进来”专家老师合力攻克技术难关。培训结束后,马天庆经常给专家老师打电话,问政策、询技术、解难题,经常在“学员群”里,发信息、找市场、求经验。
在专家的技术帮助下,甜清公司的生姜平均亩产量从去年的4000公斤提升到今年的7000公斤,亩收入达到3万元。在“学员群”的帮助下,马天庆和青岛市相关进出口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将生姜出口至阿联酋迪拜、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地。
发挥“头雁”的效应,马天庆引领、示范的曲沃生姜产业,带动600多户农户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还通过种子、技术、管理、销售、加工等合作模式,将生姜种植辐射到临汾、长治、运城等地。
跟踪服务老师山西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褚润根勉励马天庆说:“下一步,要依托山西冷的资源、光的优势、旱的特点,围绕‘特’‘优’战略和有机旱作农业,从扩规模、提品质、树品牌、增效益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做大做精做强生姜这个富民产业。同时,通过公司运营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一定要把曲沃生姜打造成‘致富姜’‘品牌姜’,为我省乡村产业振兴注动力、添活力。此外,还要大力开展粮姜轮作,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