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西红柿映红老田的笑脸

  • 田鑫安(右)在采摘新鲜的水果西红柿。

  •   棚外滴水成冰,棚内温暖如春。
      腊月二十七一大早,五台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泗阳村菜农田鑫安一大早就钻进棚里忙开了,采摘、挑选、装箱、发运,一个个红艳艳的水果西红柿映红了老田淳朴的笑脸。“从去年底到现在,订购水果西红柿的人越来越多,我这20个果蔬大棚一天要发运上百箱。”
      与记者同行的泗阳村党支部书记赵丽平接过话茬:“为让菜农们了解市场动态,村委会在大楼门庭墙上安装了一个巨型电子屏,与菜农们的手机联网,滚动传递每日全国果蔬市场的供需情况、价格变化,老田的水果西红柿大多卖到了外地。”
      说起科技这档子事,老田更来劲了。“科技这玩意儿真不赖,不仅是销售沾了光,当初种植大棚水果西红柿时也是靠科技才拿定主意。”
      老田嘴里的“科技”,说的其实是村里的“水土”。
      泗阳村位于五台县东部山区,奔流不息的泗阳河造就了这里特有的矿物质水和肥沃的腐殖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老田的水果西红柿就很特别,不仅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而且成熟后口感香甜沙软,装箱后每公斤卖到了20元,线上线下畅销省内外。
      说着话,老田接了个电话,村里通知参加农业科技培训,还要确定技术交流选项。老田爽朗地答复:“交流选项咱还是说水果西红柿呗!”
      近年来,泗阳村一直把农业科技作为做强果蔬大棚产业的重要推手。在与记者攀谈中,赵丽平说,村里组建了适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发展的专项科技团队,完善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将技术推广业绩与村“两委”干部的个人薪酬挂钩。“我们组织村民不断参加县、乡实用技术培训,已培育出农村致富带头人12名,未来的计划是让懂技术的村民占到全村人口的一半左右,让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走向田野、走进大棚、走向富裕。”
      认准发展叶生菜和果蔬菜,目前泗阳村已建起大棚133座,平均每棚年产蔬菜3100公斤以上,有60余名村民参加劳作,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全村大棚年收入已达40万元,占到集体经济总收入的37%。同时,村里建起了3000立方米的数控冷库,用以保障果蔬适时存放。
      谈及今年的打算,老田坚毅的脸上透出自信:“一要扩大棚数,吸纳村里更多的闲散劳动力,带着大家一起富。二要在巩固‘五台斋选’素食品牌的同时,再申请注册一个商标。”听着老田的新打算,赵丽平也信心十足:“下一步村里还要丰富大棚种植种类,发展反季节西瓜、甜瓜等,同时引领村民逐步走进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

    金建强 金俊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