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星辰掬在手,三千清诗唱不休”这句诗,虽然具体出处已难以考证,但它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深邃情感,成为流传广泛的寄语。这句诗今天用在赞誉龚凯庆身上,最贴切不过。
龚凯庆,字田农,号文洞山人,稷山县化峪镇南堡村村民,今年八十有三,是后稷故里小有名气的乡土文化达人。他的各种雅玩有声有色,宛如星辰与清诗,成为美好与智慧的象征。星辰代表着高远与神秘,清诗代表着内心的纯净与才情的流露,是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升华。
龚凯庆虽说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却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做啥像啥,教书育人、吹拉弹唱、书法篆刻、文学创作,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还能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他创作的众多诗篇,不仅数量多,而且清新脱俗、韵味绵长。
龚凯庆年轻时在学校教过书、在村里做过事、在县蒲剧团跑过龙套、在县文化馆当过期刊编辑,每当人们称赞他“多才多艺,是村里的能人”时,他总是眯起眼睛,谦逊且带点调侃地说:“我是虽农却不会耕,一生漂泊,四处打工,一介农夫是也。”
据村里人讲,龚凯庆担任民办教师时,不忘生他养他的村庄,对孩子们的成长念兹在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通过认真传播文化知识,在众多孩子幼小的心田播下了希望和梦想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大,龚凯庆辞退了外面的工作,安居村里。每天早上起床后,他到村外转一圈,就回到家,倒一盘墨,铺开纸,临帖练字。年逾古稀的他书法写得甚好,村里大戏台上遒劲有力的对联书法:“古堡风云曾几多风流人物,新春春雨看无数春华少年”就出自他的手。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音色接近人声,情感张力十足,能够演绎出丰富的情感和音乐风格。龚凯庆演奏二胡技巧多样,令人钦佩。他能够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音型和长音等,且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
采访时,龚凯庆把凳子搬出院子,一边拉起二胡,一边清清嗓子,兴高采烈地唱起来:“王老爷待人好谁不称道,他待我吴承恩情似同胞。元宵节我吃酒醉神魂颠倒,灯棚下失落他小小根苗,项带的浑圆镜一并失掉,真来是遭狂风又遇水浇,王夫人那样贤世间稀少,她待我吴承恩义比天高……”旋律的快慢、音量的高低,恰到好处,甚是美妙。
《杀驿》是蒲剧传统名剧《春秋笔》中的一出,须生唱做并重,龚凯庆拉着唱着,并用上下点头作帽翅特技的动作,不断赢得我们几个在场的同仁的掌声和喝彩。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时间对于谁都是奔着走的。”龚凯庆已经是80多岁高龄的老人,屈指一算不上班也有20多年了,但这些年来,他仍在忙忙碌碌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县文化馆工作时,他负责编辑文化期刊,每期都内容丰富、设计精美,深受读者喜爱。也就是在那时,他种下了一颗做一名乡土作家的种子。
时至今天,他仍爱好写作、坚持写作,尤其爱好诗歌写作。
龚凯庆写诗歌文笔恣肆汪洋,意境深邃优美,想象丰富高远,多次参加各类征文活动,多次获奖。他长年累月生活在稷山县,对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情有独钟。
如创作的《稷山八景》,有“稷峰叠翠、羲陵晚照”,有“汾水孤舟、文洞风云”,有“玉碧秋风、仙掌擎月”,有“甘泉春色、姑射晴岚”,一首首诗歌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含情脉脉,倾注了龚凯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写稿练脑,有利于养生保健。人的脑子要经常用,不用会“生锈”。有人说常打扑克、下象棋,能防治老年痴呆症。龚凯庆却认为,写写画画很开心,多写文章更能给人带来力量与欢愉。
这么多年来,他坚持看书看报,拓宽视野和认知,学习和写作不仅提升他的自我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他始终保持年轻心态,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敏感。
20世纪80年代初,村子里有个老人在铁路工作时遭人诬蔑,负屈衔冤。龚凯庆得知后,帮着这位老人申冤吐气,接连写了7封长信进行申诉,最终帮他洗清冤屈、摘掉长期扣在头上的“帽子”。现在,龚凯庆仍旧在村里经常帮人写字、写对联,也帮助写一些家长里短的文章,但从来不收一分钱,把写作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幸事。
龚凯庆生活在农村,一直与农民、农事、农田打交道,积累了许多农耕知识,对二十四节气、耕种粮食蔬菜、养花侍草很有经验,这些资料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依据。
他创作的诗歌《布谷声》《秋雨》《牵牛花》《绿叶常在》《看菊花》《野菜园》《独耕》等,尽显生活的安逸恬淡、悠然忘我和眷恋故土,在记录下田园趣闻乐事的同时,营造出一幅幅农村特有的画面。
龚凯庆创作诗歌精益求精,总是下功夫、花力气做到最好。他的《归去来兮》总标题下的53首诗歌,《山西农民报》文化版曾以一个整版集中给予刊登。
综观全诗,诗里不但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意蕴深厚,还写出了时代的心声,展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三千清诗唱不休”。受到新闻报道和社会关注的龚凯庆,荣获2017年度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称号。
如今,龚凯庆依然源源不断地创作清新脱俗诗篇,这份豁达安逸、怡乐自然,这种老当益壮“唱不休”的精神,值得社会敬重,更值得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新一代年轻人学习!
贾克勤 成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