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时光印记

妻子与梳子

  不知从何时起,妻子对梳子的喜欢达到了如“痴”的程度。
  每次外出旅行,妻子总要到当地饰品小店光顾,并不厌其烦地去看,去问,而且每次总有收获,以至于家中梳子的式样和数量越来越多,有塑料的、檀木的、桃木的、牛角的、石头的,还有防静电的,样式更是多种多样。
  妻子对梳子的喜爱,不仅体现在看到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梳子就产生购买欲上,还表现在对梳子的功效和使用频率上,我常常能看到妻子从早到晚,手中经常把弄着梳子。有时是那种带气垫的大板梳,梳完头后还不忘拍打几下;有时是非常精巧的小木梳,时不时地不知从哪个口袋中就拿出来梳理几下头发,以至于家中好几把梳子都被妻子盘玩得锃明瓦亮;外出旅游时,妻子也不忘随身带防静电的保健梳子。以至于家里、车里时常能发现被遗留的几根头发,几次“抗议”也无济于事,她依旧我行我素,乐此不疲。
  现在,妻子的记性大不如从前了,不是丢了帽子,就是找不见杯子,但是梳子却从来没有被遗忘过。不过也有一次例外,记得有一回我们三家战友结伴到青海湖自驾游,有一天早上从酒店出发,走了几十公里后,妻子突然发现早一天在小镇上刚买的一把牛角梳忘在了酒店枕头底下,便急忙要返回去寻找。我急忙说:“不就是一把小梳子吗?我们已经走出几十公里了,再返回浪费时间不说,还多走100多公里的路,回头我再给你重新买一把吧。”可是固执的妻子偏偏不听,因为那把梳子纹路和造型很特别,妻子挑选良久,特别喜欢,还特意让店主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我终究还是拗不过妻子,让其他同行的战友稍作休息,便返回酒店找到了那把梳子。不仅如此,妻子在与伙伴们聊天时,总也绕不开梳子的话题,并且能滔滔不绝。尤其是讲到每天梳头的效果时,更是津津乐道。
  梳子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古代黄帝时期,皇帝的妃子方雷氏,是一位高贵、典雅,有智慧的王妃,掌管着王宫二十多位女子,每到重大节日时都要亲自用手梳理女子们蓬乱的头发,时常捋破手指。有一年,黄河发洪水,方雷氏在吃完的大鱼刺中,发现鱼骨刺排列整齐,非常美观,便不自觉地用鱼骨梳理起自己的长发来,不一会儿就梳好了,还梳理得比较整齐,于是受到鱼骨的启发后,方雷氏便命令工匠仿照鱼骨用木头制作梳子,经过多次实践和改进,中国第一把梳子“诞生”了。
  梳子最早被称为“栉”。“栉”有两种,齿稀的称为“梳”,齿密的称为“篦”,统称“梳篦”。后来,梳子不仅是女士们喜爱的工具,还渐渐被赋予了文化属性,古人将“头发”称为“青丝”,谐音“情思”,梳子也就被赋予了定情传情之物,相传古代就有女儿出嫁时家人为女儿梳头的习俗,讲究“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寓意着顺利平安,白头到老的美好祝愿。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梳子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和装饰艺术被发扬延续,由起初的用木头制作,逐渐演变为由兽骨和牛角制作,更高级的还有用名贵的玉石、黄金和银制作,从实用工具属性也扩延为保健属性、工艺品的属性。其中在国家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一把珍贵的唐代的“玉花鸟纹梳”。
  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梳子最流行的当属保健属性了。首当其冲的是牛角梳、檀木梳和桃木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提出:“发宜常梳”。梳头集中体现在可以梳理头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质量,同时通过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以及护发,明目、聪耳、预防感冒等美容养颜的功效。
  女性自有爱美的天性,尤其是50多岁的女士,更是在想方设法极力挽留即将逝去的青春,许多人都选择了健康的爱美方式,其中梳头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妻子年轻时每年过年或者参加聚会时总要染上几次头发,以至于后来白头发的数量不断增多,自从喜欢上梳头后就不再染发了,这几年的头发不仅由白变灰,还从发髻的根部滋生出一些黑色的发根,这惊喜地发现更加坚定了妻子对梳头的钟爱。
  我年轻时也留过长发,每天也梳头整理发型。后来留成小平头后就与梳子渐渐疏远了。直至妻子爱上梳头,并且也每天督促我梳头,这才渐渐又找到梳头的乐趣了。
  梳子不仅是妻子的最爱,凡属保健的用品也成为我家的宝贝。包括刮痧板、按摩棍、擀筋棍、盐袋、护眼仪、脉冲理疗仪等高科技产品。最近,妻子给我们全家每人买了一双带穴位标注的袜子,每天都督促我们按摩。不仅如此,妻子还办理了保健按摩卡,购买泡脚保健粉,以至于“泡脚-按摩”渐渐成为我们家庭经常上演的节目。晚上一家看电视时,妻子在沙发上“强迫”我坐在她练习瑜伽的垫子上,给我做“头疗”,然后我再给她做“头疗”,我家所谓的头疗就是用梳子或刮痧板在头上来回刮动,也不知道方法对不对,总之,在妻子的指导下,我经常能感受到头部的清爽和舒适,我多年的头痛毛病这些年已很少出现。
  多年来,梳子和家庭保健渐渐成了我们家庭日常生活的主流,家庭成员经常相互管理和督促,不仅让全家人的精神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更主要的是大家有了共同的兴趣和话题,交流更加深入,沟通更加畅通,相互间的信任感增强,每一次的梳理,都能感受到来自生活的细腻。在生活中,梳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仪式感,梳子梳的不仅是健康,更是心情,是一种来自生活的感动,也是一种心灵的释放。
  以“梳”为媒,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也见证了我们生活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魏宏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