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亮点新闻

2025年全省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会议要求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

  本报讯(记者 曹鑫)2月14日,2025年全省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会议在省水利厅召开。会议强调,要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切实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作是民生实事。会议要求,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各市要把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作为农村供水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做好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实行月调度、季通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二要压实工作责任。要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到岗到人,加强督查指导,协调解决问题,加快项目维修养护进度。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紧盯影响供水亟须维修的农村供水工程,紧盯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山区、山村窝铺,紧盯有季节性缺水隐患的小泉小水和浅层地下水的重点工程,紧盯易受干旱、洪涝、地质沉陷、冰冻等影响的农村供水工程,确保工程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正常供水。四要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强化要素保障,针对难点堵点项目进行会商和点对点督导帮扶,加快推进工程维修养护。五要强化过程管理。要严把工程质量“五大关口”,全面落实水利安全生产风险“六项机制”,坚决守牢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底线。要严格资金监管,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维修养护一处工程、正常运行一处工程、造福受益一方百姓。六要发动群众参与。要加强宣传引导,普及用水缴费、设施保护等政策,鼓励群众参与日常巡查维护,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管理”的良好氛围。
  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即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实现县域专业化管理。这一模式是切实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按照部署,我省今年将从四方面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管模式。一要加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第一批和第二批县域农村供水保障项目,充分发挥省级以上资金种子作用,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资,推动项目开工建设。二要强化水质提升。实行部门联动,强化检查指导,开展水质巡检,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增强水质保障。三要提升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农村供水管理县级“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力争年底60%的县实现专业化统管。因地制宜推进县域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四要加强动态监测。开展专项排查和常态化监测,确保问题“静态清零、动态保障”。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