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时光印记

再登娘娘洼山

  •   天池有一座山,山不是很高,但是,山很有名气,还有仙气。传说,河北村、庙湾村、峰岭底村、古交的娘娘庙会,就来源于此山,这座山的名字就叫作娘娘洼山,这里是民间传说中三台圣母娘娘的道场。所以,此山不知道在什么朝代,人们就把她命名为娘娘洼山。
      对于娘娘洼山,在我的记忆里,是我印象最深的山,因为我住的村子,兑集沟村,就在娘娘洼山脚下,从上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后来,我无数次地登山,足迹基本上踏遍了山上的坡坡洼洼,山上洒下了我的汗水,山上也结出了我种的硕果,我当年栽下的树木,如今,已长成一片又一片茂盛的绿荫。
      上小学、初中的那些年,每年清明节,我们一群野孩子,跟着村里放羊的人,上山挖甜甘草,村里的大人们对我们说,清明节挖的甜甘草,治百病。那时候,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野劲,每年清明节,都要给家里挖回一大捆甜甘草,足够全家人一年使用。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有了更多的力气,节假日上山割荆条,割回来的荆条,父亲用它编成荆片、箩筐,拿到集市上变卖,贴补家用,给我交书本费。高中毕业后的第一年,村里还是生产队,生产队在山上开荒种地,父亲是生产队长,便安排我给山上劳动的社员们送饭,我无数次地穿梭于村里到山上的路上,走的次数多了,便熟悉了山上的大路,还有羊肠小道。
      记得有一年秋季,村里在山上大搞秋季造林,我又加入了造林的队伍,我记得我们组的造林数量与质量,走在了其他组的前面,受到了县林业部门领导的表扬。
      后来,我努力进修,通过考试进入了体制内参加工作,由于忙于工作,还有生活的琐碎事情,登山的次数越来越少,二十多年了,再没有登过娘娘洼山。
      故乡是童年的记忆,娘娘洼山一直储藏在我的心里,几十年过去了,娘娘洼山的风貌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曾无数次进入我的梦乡,我时常梦见小学老师,带我们在山上的松树林里讲革命故事,梦见山上开垦了农场,一片片庄稼茂盛生长,梦见山上变成了旅游景点,风景如画……
      娘娘洼山,是储藏在我生命中最纯真、最深沉的一种情感,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执着的情感,我就有了一种再登娘娘洼山强烈的欲望。
      农历九月九日是民间命名为登高的日子。2024年农历九月九日这天,我相约原娄烦县作家协会主席李国成登山,李国成老师欣然同意。提前一天,我们准备好了登山的衣服、鞋帽、食品、水壶,全副武装,李国成老师还准备了登山杖。第二天早上,我们从县城出发,开车直达山脚下,其实,山脚下就是我的家乡兑集沟村。
      我们从村里开始登山,好多年没有上山了,这些年,村里坚持数年生态治理,山的面貌全新,我是真的找不见上山的路了,只好向村里人问路,问好了上山的道路,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到达山顶。刚开始登山的时候,李国成老师虽然已经年逾七旬,军人出身的他,步伐一点也不慢,我们前后一直相跟着,边走边聊,沿途,我讲着山上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我们走走停停,为了照顾到毕竟年事已高的李国成老师,我与司机小冯不断放慢脚步。但是,李国成老师一直是军人的姿态,行动的步伐不亚于我们,快到半山腰的时候,大家都有点困乏,眼看时针已指到了12点,我们决定,给身体充电,开始进行所谓的“午餐”,进行休整。一个小时后,我们都恢复了体能,开始继续爬山,终于爬到了山的高处,但还不是娘娘洼山的主峰,大家相互鼓励,一定要登上山的主峰,海拔1700米的地方。登上主峰,意味着山在人脚下,登上主峰,意味着,我们就找到三台圣母庙的遗址。其实三台圣母娘娘庙的遗址,也是我们的一种判断,想象。意念加上想象,还有三台圣母神话故事的传说,促使我们一定要登上山的主峰。
      克服种种困难,我们穿过了荆棘的灌木丛,倏然间,从树丛中奔出几只酷似梅花鹿的狍子,一眨眼就隐入丛林中不见了。我们还吓跑野鸡、野兔,还有各种叫不来名字的小鸟。我们终于登上了主峰,我们三人竟像孩子般地喊起来,对着大山喊,我们来了,我们胜利了,我们到达山顶了。满满的征服感、胜利感,使我们开怀大笑。这时候,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在山顶,环顾四周,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峦尽收眼底,山岭连绵起伏,娘娘洼山的周围依次有灵钟山、石楼山、周洪山、峰岭山,最远处还有云顶山,李国成老师指着云顶山的方向,告诉我,在云顶山后面最高的那座山叫作孝文山,传说北魏孝文帝曾登过此山。我极目四望,山上山下的风景真是美极了,当时,正值深秋季节,山上的树叶、灌木叶,五颜六色,层林尽染,再看看山下的汾河水库,就像一颗璀璨的绿色宝珠,镶嵌在湖光山色中,真是美得一塌糊涂。我们达成约定,明年重阳节一起再登娘娘洼山,再来看大自然给我们绘出的美景。
      李国成老师说娘娘洼山,不仅是一座有神话故事的山,还是一座有革命故事的山。坐落在山下东北面的大白石村、小白石村、常里岩村,西南面的团堡村、韩家沟村,这些村庄都是当年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驻扎地,娘娘洼山,就成了保护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屏障,成了连接这些村庄的必要通道,在山的周围,曾发生过许多次战斗,最著名的是保卫县政府的黑疙瘩岩战斗,八路军大获全胜,消灭了来犯的日本兵,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下山的时候,我们三人相视而笑,满满的愉悦感挂在我们脸上,我们一致认为,这次登山值了。
      烽火年代的岁月,娘娘洼山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她继续发挥着生态屏障的作用,呵护着一方儿女。娘娘洼山性格永留、永驻!娘娘洼山的故事永续、永传!

    郝爱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