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种植导航

加强冬小麦春管 为丰产搭好架子

  •   随着气温的回升,我省冬小麦即将进入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2024年冬至2025年初春降水少,加之我省春季风大,一些麦田缺墒现象逐渐显现。针对当前冬小麦生长状况提出以下管理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三控一促”(即控旺长、控水肥、控病虫、促弱苗)为目标,抓好分类管理,搭好丰收架子。应当千方百计地促使弱苗转壮升级,使壮苗稳定地生长发育。在即将来临的返青期、拔节期及时灌水追肥,促进优势蘖成穗、减少小花败育,促进后期籽粒灌浆,以增加穗数、粒数和千粒重。
      二、具体分类管理措施
      1、镇压控旺,增温保墒,促苗早发稳长
      开春后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对各类麦田,尤其是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的麦田和秋种时整地粗放、坷垃多且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及时进行镇压划锄,一般应先压后锄,以踏实土壤,弥实裂缝,保墒提温,促根壮蘖,增强抗旱防冻能力,促进麦苗早发稳长。
      2、科学运筹肥水,应根据苗情差异,分类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
      (1)对群体足、分蘖多、墒情适宜、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苗麦田及旺长麦田,以控为主,追肥后移,减少春季分蘖滋生,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壮苗在拔节中后期(4月中下旬)进行肥水管理,灌水量应增加到每亩60立方米,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6-18公斤。旺苗可在起身期喷施多效唑、矮壮素、助壮素、壮丰安及其它调节剂,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预防后期倒伏;旺苗拔节期浇水追肥,亩追施尿素7.5-10公斤,注意出现脱肥的旺苗田,可以提前到起身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防止旺苗转成弱苗。
      (2)对未冬浇或浇水早、长势适中、墒情适宜的二类麦田,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做到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在小麦起身期(2月下旬-3月上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返青期亩总茎数50万-60万或表墒(020cm土壤含水量)低于12%的麦田,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亩总茎数60万-70万的麦田,可在起身中后期追肥浇水。
      (3)对于弱苗麦田,要及早进行肥水管理,促进早发快长,促进弱苗转化升级,争取春季分蘖多成穗。若通过降水,土壤墒情仍然不足,可进行两次浇水追肥,第一次在返青起身期(2月中下旬-3月上中旬),结合浇水亩施尿素6-8公斤左右;第二次在拔节期(3月底-4月上中旬),结合浇水亩补施尿素7-10公斤。
      (4)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春季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划锄,提墒保墒,抗旱保苗;对群体偏小、个体偏弱麦田,可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3、拔节期预防倒春寒
      我省中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气温极不稳定,甚至会出现0℃以下的低温,极易发生倒春寒,造成小麦冻害或冷害。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防御冻害,及早补救。在倒春寒来临之前适当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或喷施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抗寒防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减轻降温对麦田的影响。对于已经发生冻害或冷害的麦田,及时调查受冻程度,尽早采取灌水追肥的补救措施。促进小蘖赶大蘖、蘖多成穗,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4、杂草防除
      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及麦田肥水管理,麦田杂草逐渐露头,应及时用药防治。播娘蒿、婆婆纳、麦家公等阔叶类杂草发生重的麦田,可选用2甲4氯钠、唑草酮、双唑草酮、吡氟酰草胺、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节节麦可选用甲基二磺隆(加专用安全剂)进行防治;野燕麦可选用唑啉草酯、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防治。

    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员 温辉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