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日,来到河津市樊村镇李家庄村“80后”养牛户李建华的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鲜亮的肉牛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他正开着电动撒料车给牛添食,一幅人勤春早产业兴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李建华是犇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在父辈的影响下,从事肉牛养殖已经有10多年了,目前共养殖肉牛100余头,肉牛年出栏50余头,年收入20余万元。凭着对养牛事业的热爱,他从最初的10余头牛开始养起,养殖规模“滚雪球”式不断发展壮大,所产肉牛不但受到当地客户欢迎,还远销江西、安徽、重庆等地,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牛”路子。
李建华的致富路仅是李家庄村发展特色养殖的缩影。近年来,该村村民牛建喜靠养殖伊普吕肉兔,也“蹦”出了一条致富路。牛建喜从事养兔行业已经16年,目前共养殖肉兔1000余只,其中种兔100余只,已实现自繁自销。走进他家的兔舍,只见两排兔笼整齐排列,每排兔笼被分隔成数个“小房间”,笼中的兔子,干净洁白,毛茸茸的,甚是可爱。“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深受市场欢迎,养兔这行投资小见效快,每天早晚各喂一次食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还是比较轻松的。我们家的兔子每20天就能出栏一批,出栏量达到500余只。销售方面也不用发愁,都有固定客户过来拉,经济效益还是很不错的。”牛建喜介绍道。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李家庄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瞄准养殖产业,深化政策引导,发挥特色养殖业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特色养殖向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在村“两委”的积极引导下,这几年,该村养牛、养猪、养兔、养羊的村民越来越多,特色养殖逐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新牧歌”。(史甜甜 武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