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农资大观

农药新型化合物发展显现两大新趋势

  无论是同质化问题引发的行业内卷,还是日益突出的抗性问题,农药市场都急切呼唤着更多创新物质出现。创新化合物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已成为全球农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国外农药巨头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份额,对我国农药企业形成巨大竞争压力。然而,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行业技术不断革新的时代浪潮下,中国农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农药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逐步成长为全球农药创新的重要力量,改变着当前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农药行业呈现出两个显著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越来越多国外原创新型化合物在中国开启国产化之路。仅2024年,拜耳公司创制的氟吡菌酰胺、氟唑菌苯胺和氟嘧菌酯,分别由内蒙古莱科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内蒙古中高化工有限公司和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首个国内企业原药登记;杜邦公司创制的溴氰虫酰胺,由河北兴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首个国内企业原药登记;陶氏益农公司创制的乙基多杀菌素,由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完成首个国内企业母药登记。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原研原创的化合物走向国际舞台。据统计,2020年至2024年9月,全球有63个创制品种获得ISO英文通用名,其中中国本土有29个,占比高达46%,被行业内形容为全球农药创新的“中国现象”。2024年,辽宁先达农业科学有限公司创制的吡唑喹草酯、山东清原农冠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创制的氟砜草胺和氟砜草胺、南通泰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创制的环丙氟虫胺在国内完成原药登记。此外,先正达集团中国山东中农联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创新化合物研发能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彰显了我国农药创新的雄厚实力。
  202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农药命名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这是农业领域我国承担的首个国际秘书处,标志着中国在农药领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也体现出我国农药制造和研发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展望未来,中国农药市场将进一步集中,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优势、雄厚资本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可以预见,中国将以更快的速度研创和引入更多新型化合物,解决日益严峻的行业内卷,并为抗性治理提供更多选择。

王翠翠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1-24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