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我省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春灌。截至3月6日,累计上水1.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40.79万亩。从农田灌溉自动化到灌溉方式高效化,再到用水计量精准化管理,各大灌区依托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强化新装备、新技术应用,让灌溉更智慧、更高效。
近日,汾河灌区的汾河三坝,在远程控制系统的操控下,闸门缓缓抬起,汾河灌区全面开闸放水,启动春灌。
汾河灌区是我省最大的自流灌区,承担着太原、晋中、吕梁3市7县(市)49个乡(镇)103.97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2024年以来,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加强智慧灌区建设,引进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公司各个中心进行升级改造。“目前,汾河灌区共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119套,实现了斗口以上全部精确计量、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推动传统灌溉向高效节水灌溉转变。”汾河灌区汾东供水管理中心负责人李国元说。“测控一体化闸门用的是太阳能,水流从闸门上面流过,能够保证水流的平稳性。同时,通过超短波通信系统可以把水利参数传送回中央控制系统,中控室根据灌溉需求和实时监测数据,发出闸门操作指令。”李国元介绍,以前传统闸门控制流量误差在5%以内,现在的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流量误差在2%以内。
在调度中心视频监控平台,灌区闸门、渠道、建筑物等一目了然。“今年春浇灌溉,我们依托测控一体化闸门、数字调度系统和土壤墒情测报网络,实现了远程水位监测、闸门控制和流量设定。此外,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可实时掌握受益区农田的雨情、墒情,干渠、支渠的水情,从而进行动态优化。”山西汾河灌溉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位于永济市西北黄河小北干流中段的尊村引黄灌区,是集防汛、排涝、灌溉、供水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灌溉面积123万亩。
走进灌区,提水泵轰隆作响,中控室各项流程有序运行。“以往调度配水时,各级泵站都是估算所需用水量,难以精准调控,放水更是要到一级站引水渠看刻度线,每天要去两三趟。现在通过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各级泵站用水提前4天逐级申报,汇总到一级站再报至调度中心,实现了管水、放水即时精准布控。”灌区信息调度中心负责人陈晓宁对灌区数字化的升级深有感触。
近年来,尊村引黄灌区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先后建成并运行监测感知体系、尊村引黄灌区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尊村引黄调度监控平台、泵站数字化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及尊村引黄灌区三维沙盘数控系统,实现了泵站、闸群等数据互通及远程集中控制。
“通过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村民可通过‘尊村引黄灌区’微信小程序预交水费,过去底子不清、管理对象不明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陈晓宁说,农户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入渠备案、申请用水、充值交费、用水账单查询等操作,管理人员也能通过平台实时掌握谁在用水、用了多少水,促进配水管理精细化。
据了解,经过近两年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尊村引黄灌区累计恢复灌溉面积8.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9.39万亩,骨干工程完好率、灌溉设计保证率、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均大幅度提升。
魏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