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吉县吉昌镇兰村示范园主体户进行果树冬季修剪。(资料图片)
组织中垛乡中垛村示范园果农进行夏季修剪技术培训。(资料图片)
在壶口镇太和村为果农进行平接换优技术指导。(资料图片)
中垛乡高标准矮化示范园进行夏季修剪。(资料图片)
旱塬苹果早果丰产的决定性因素是肥水要跟上,栽培管理的核心措施是成功培养出优良的结果枝组。而树势强弱、枝量多少,则是决定幼龄苹果树早果丰产的直观参数。因此,为达到早挂果早丰产,就应紧紧锚定育强树势、育良枝组这个目标来进行强化管理,所有的技术措施,相应都要围绕强树势、增枝量来实施。
吉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梁峁交错、干旱少雨,是典型的山地雨养农业区域。全县日照时数2538小时,年均降雨522.8mm,但表现为春夏干旱,秋季多雨。近年来,笔者在乡镇果业技术站的工作实践中,围绕破解春夏少雨,严重影响新栽苹果幼树的生长,造成新建果园树势弱、挂果迟、丰产难的难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实践证明,实现旱塬乔化苹果幼树的三年挂果、五年丰产,不仅可行,而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果园管理的着力点,在于地上管理和地下管理两兼顾、两加强。
一、加强地下管理:核心是要保肥水,让幼树“吃饱喝足”强树势
1、严把苗木质量关,选良种、选壮苗。苗高1.8m以上,根径0.5-0.6cm,根系旺全,不携带粗皮轮纹、根腐、棉蚜等病虫源,严防感染病菌、寄带虫害入土进园,以保证栽植建园后能正常生长。
2、把好幼树栽植关,实行“五个一”标准化栽植。新建果园要“深挖坑浅栽树”,一般在春季清明节前,根据地形选择南北行向,深挖一个80cm(或100cm)见方的坑,拌施一担腐熟有机肥(发酵好的农家肥25kg或优质的生物有机肥15kg、磷肥1.5kg),浇足一担水,铺上一米见方的保墒膜(外高里低呈碟形,以利集雨到树根),套上一个塑料保护袋,基本上可以保证一次栽植一年成园。
3、连攻培肥土壤关,株行间开沟施肥,树盘草覆盖。
首先,从幼树建园开始,通过年年深翻,确保土壤的良好通气性;其次,要逐年增施发酵好的农家肥和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在株行距间用挖机深挖开沟,搅拌施入发酵好的农家肥4-6m3/亩,蹋实平整。同时,采取中间高四周低的模式,在树盘覆盖秸秆杂草,建立营养富集带,保持土壤水肥,增加有机质含量,逐步提高土壤肥力。
4.把住补水追肥关,持续跟进培育强旺树势。栽植后的第二年春季,在定植坑的四周开挖宽20cm、深30cm的坑,浇足水后,每个坑施入0.5kg高氮高磷化肥(如硝酸磷、硝酸二胺),加1kg的优质生物有机肥,或用水肥一体化机具追施优质的高氮高磷水溶肥;到秋季,在定植坑80-100cm处进行环状扩穴,分开堆放表层活土和底层死土,将表土回填到树根,要求达到宽40-50cm、深80cm,再收集树叶杂草入坑,然后浇足防冻水,再按每株30kg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10kg,加上平行(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0.5kg,均匀地洒在土上,搅拌回填,随后表土也入坑(离地面15-20cm)。
第三年开春,每株浇水0.5m3,再开沟施入高氮中磷低钾的硝硫基复合肥1.5kg,回填剩余的表土,再用园艺底布或黑膜或秸秆杂草进行树盘起垄覆盖。此后,逐年都用同样的方法向外扩展,5年完成扩穴任务,根据斤果斤肥的标准,依据结果量来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为果树丰产优质奠定基础。
二、加强地上管理:核心是加强夏季修剪管理,培养结果枝组。
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以生长季节管理为主,以冬季管理为辅。在树形培养上,选定小冠疏散分层型,根据株行距3/4选定3+2=5模式,第一层3个主枝,第二层2个主枝,全树共4到5个主枝。
以乔化幼树的管理为例:
1、笫一年:适时定杆、刻芽、摘心。定植后80-100cm进行刻芽定杆,从第16饱满芽开始平剪,一般第1芽到第13芽间距为40cm。刻出的新梢(为三大永久枝)长到30cm用牙签进行开80度的基角让它延伸生长,等每个生长枝长到50cm后进行第一次摘心;第二次摘心时,梳压扭第一次摘心出的背上枝,观察新梢停长后(春梢停长,不进行摘心),如不停地长,在25-30cm处进行摘心,为了增加叶片和光合量,剩余的新梢生长到30cm后,根据生长空间实施拿、扭、拉、摘等技术措施,集中营养控制生长,调节树体平衡,促进中央杆生长。为了培养中心杆的强度,新梢长到60cm摘心一次,保证充足的肥水,旺盛的生长,快速增加总枝叶量。
2、第二年:中截、留芽培育结果枝组。清明前后对三大永久枝的延长枝头进行中截(截到饱满芽,用到延长枝头)。截枝前,在离主杆基部向外40-50cm,基角40度的同一个方向,选出第一个大型结构枝组,在第一个背下饱满芽处进行中截,第三芽选留侧枝的同一方向,第一芽留背下芽,第二芽留背上芽或偏背上,用手指抠掉背上芽。因为长出来的是竞争枝,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背上芽徒长而消耗养分影响延长枝头生长。第一个大型结构枝组留定后,对主枝头用同一方法第一芽选背下芽中截,不同处就是第三芽呈反方向,从而培育第二个大型结构枝组形成。一般情况下,第一个大型枝组与第二个大型结构枝组相隔40-60cm,中间由小型或中型结构枝组填补空间,对中心杆在饱满芽处进行中截。根据生长情况,如果生长势强,离第一层第三主枝80-100cm处进行中截,第三芽选第一层三大主枝插空东北方向,避免重叠现象;作为第二次第二层第一个大型结构枝组,为了控制上强下弱或者上稀下密,第二层大型结构枝组应为单轴延伸。为了“三年挂果、五年丰产”加强土肥水管理,充分利用辅养枝,叶幕成层,到第二年春夏季对辅养枝进行刻、扭、拉、拿。春季刻芽,一般选粗度为中指粗、长度为80cm的枝条,目的是提高枝条的萌芽率,促进隐芽萌发和新梢生长,抑制背上芽萌发,促进健壮发育枝。幼树刻芽应尽早,以实现扩冠形成,利用插空补缺平衡树体结构,克服偏冠现象和光秃现象,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
3、刻芽重点要把握三点:“近”“长”“深”。
所谓“近”,就是在离芽体0.3cm处进行;所谓“长”,就是刻伤的长度要大于芽体的宽度,长度一般为枝条周长的1/3或1/5;所谓“深”,就是刻伤要透过皮层,稍伤木质部,促发中长短果枝。
4、适时进行环剥环割。拉枝后,要进行环剥或环割,最佳时间为5月20日至6月15日。环剥的宽度是枝粗直径的1/10或3-5mm,不宜过宽,过宽会导致叶片发黄或枝条死亡。对临时辅养枝,选在基部光秃部位的一个背下芽进行环剥,环剥25天愈合最佳,如环割间隔15-25mm,一般1-2刀,第一芽选背下芽。为了促进花芽分化,有利于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对树势强、枝量多的,可抹去环剥后部的无用新梢,特别是秋芽和背上芽,以节约养分提高花芽分化质量。进入秋季,要根据树体结构和营养分配枝量的多少,本着“幼树轻剪、长放、多留枝”的原则,每亩留枝量应在5万左右,以利于尽快达到丰产的总枝量需求;对于不停长的强旺枝,只要进行拉枝缓势,同时疏去徒长的秋梢,以减少冬季修剪量,节约树体营养。
5、第三年之后,重抓夏季修剪,促进结果枝组成花。到第三年以后,对于苹果幼树树形的培养,除了根据选定树形选留骨干枝还要适当保留骨干枝的长势,遵循“边整形、边结果,整形结果两不误”的思路,在开春花前进行复剪,培养增加中、短结果枝组,以提高坐果率;重点要加强夏季修剪,进行拉枝、扭枝、转枝、环剥、环割等促花技术。
总之,通过加强地下和地上管理,第三到四年培养完成健壮的树体骨架,进而平衡树势,形成主从分明、立体结果的树体结构,就可以确保“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目标实现。
吉县中垛乡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强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