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自觉地回忆过往。这不,清明节快到了,我的脑海里、梦境里时常有父母的影子。尤其是父亲做过的、当时看来不起眼的几件事,却让我读了一辈子,受用了一生……
宽厚情怀
听父亲讲,父亲原有一哥哥,十多岁的时候在躲避日本人的路上被抓走当了马倌,随部队行军到河南后就音信全无。爷爷患病离世后,父亲作为何家长男便要顶立门户,那时父亲不足10岁。此后,奶奶大事小情都和父亲商量,父亲从小便协助奶奶担家理事,带着全家人艰难前行,跑不动就走,走不动就爬,岁岁年年,极限的生活之苦教会他宽厚做人。所以对我来说,他与“严父”的形象天壤之别。
在我记忆中,父亲没有打过我,也没有骂过我,至多责备两句,印象深刻的一次是责怪我见客人不打招呼,不爱说话。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不高,我上学的事父亲很少过问,但父亲却在生活中对我关爱有加。有一次我生病了,父亲用小平车一步步拉着我到十几里外的镇医院看病,一路上问我冷不冷,在医院问我想吃什么……点滴照顾,历历在目。我在太原读书的一个夜晚,我与同学们正在操场聊天,不远处一个身影拄着双拐向我们走来,朦胧中我一下认出了是我的父亲(我上学走时父亲的腿还未做手术),他是担心我毕业分配的事而来的。看到一个月未见的父亲拄着双拐,我有些震撼有些伤感。从此,那月光下一拐一拐的身影,便永恒地刻在我的心里。父亲在点滴小事中尽现宽厚情怀,也就是这一情怀把我带上人生之路,去自由飞翔。
公德之人
一天,我走在村里的大路上,忽听到大队部的大喇叭里一个村干部吼道:“全体社员都应该向何景山学习,他热爱集体,把集体的牲口喂得又肥又壮……”哎,这是在表扬我的父亲呢!之后就听大人们说是前任饲养员不好好喂牲口,偷工减料,还往自己家拿,把集体牲口喂得又瘦又小。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推荐父亲担任集体饲养员,父亲不负众望,受到好评。
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给集体创收,父亲通过一位临汾的朋友联系,带领一伙乡亲在临钢干活搞副业。因为父亲为人忠厚,这位朋友视他为至交而全力相帮,在临钢三年,为生产队创造了宝贵的财富。可由于条件艰苦,父亲负责后勤事务的地方阴暗潮湿,三年下来,父亲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后又手术截肢。我问父亲后悔吗?父亲笑笑说,给谁都会这么做。父亲的这份公德之心教会我做人做事不要计较得失。
无言的爱
一次放学回家,我看到炕上放着一顶蓝色的单帽子,我知道是父亲出门买回来的。我拿起帽子看了又看,试了又试,以为是给我买的。我问母亲,母亲看了一眼父亲嗔怪道,自家的孩子都没有,却给别人买,真没见过这样的人……父不语。后来,父亲把帽子给了大姑的孩子。当时我非常不解父亲的做法。现在,走进他的世界就会明白,那时大姑一家过得非常艰难,父亲挂念姐姐,总想为姐姐做点什么。从小失父担家,那份责任常挂于心,这点小事包含着他无言的爱,默默的担当。
父亲对叔叔自小多有照顾,长大后,叔叔娶妻成家也都是父亲一手操办的。我还记得为叔叔盖新房子的时候,父亲带领全体男家丁半夜起身,带着干粮,拉着小平车到百十里外的东山砍伐椽木,一斧一斧,滴滴汗水,几天几夜,为叔叔家尽了他最大的努力。父亲虽然没说过这些,但他的爱和责任感铺就了我成长的基石。
无上至孝
我的父亲在乡亲邻里中是有口皆碑的大孝子。那时候尽管条件不好,但父亲对奶奶总是百依百顺。在我印象中,父亲从没在奶奶面前顶过嘴。父亲兄弟二人,但奶奶是在我家养老送终,因为叔叔拗不过婶子,担心奶奶受委屈,只是每年正月初一由叔叔家接过去吃一顿饺子了事,其余时间都在我家。
我记得有天晚上,不知何事,我叔叔与奶奶在胡同里大吵,邻居们都出来劝解了好一阵才各自回家。彼时父亲正好不在,回家听说后,就要去教训叔叔,奶奶和母亲百般劝阻,父亲才没去找我叔叔。奶奶在父亲尽心的侍奉下84岁寿终正寝。
淡定的心
我的嫂子是从小抱养给了邻村书记家里,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嫁到我们这样的穷人家后,父母总怕人家受委屈,处处不敢怠慢,不知道要怎样去关照才好。在我印象中,嫂子一天地没下过,一次饭没做过,一次碗没给父母端过。然而,就是这样,她还是发怒了。
有一天,不知何因,嫂子生气了!她声嘶力竭地骂着,毫无顾忌地撒泼,父母一声不吭,只管闷头做事,哥哥不在家,不到十岁的我正好在家,看在眼里。事后,父亲也没有对哥哥说起此事,是我告诉的哥哥。我一直感觉,当时父母亲该有多伤心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理解了父亲的顾全大局,也看见了他那颗淡定从容的心!
“不曾清贫难成人,未经世事永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积德无须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尽管父亲的一生没什么“英雄壮举”,他是那样的平凡,甚至识不了几个字,更不会花言巧语,但他有一颗伟大的心!他用真诚的态度和无声的行动描绘出一幅人世间真善美的图画;他似浅却深的为人处世之道,让我受益匪浅;在他身上跳动的孝德、爱心、善良……这些最为铿锵的音符就是我一辈子的人生教科书!
然而,令我无比遗憾的是“子欲孝而亲不待”,如今父亲早已离开我多年,但他就像一本我永远读不完的书。深夜翻动这本厚重的书,总有一缕思念从旧时的记忆里飘出。那是父亲佝偻着背烧柴煮水的剪影,炉膛里明明灭灭的火星,曾映亮他教我擦拭奶奶药碗的双手。他不懂“孝经”却将日复一日为奶奶端茶倒水,不明白“大爱无形”却把卖柴换的钱给弟妹买了糖……父亲,您沉默背后的教诲,如今我全部理解并批注给您的子孙后代,代代相传。
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