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绿野漫笔

皱纹里的传说:八旬老者与故乡的百年对话

  • 郭书闹老人

  •   初春,万物刚刚复苏,天气乍暖还寒。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驱散了夜晚的寒意,整个世界仿佛被柔和的金色光芒所笼罩。我们来到阳城县下芹社区,见到了八旬老人郭书闹。他魁梧健硕的身形衬着温和的笑意,当那双宽厚的手掌热情地与我们一 一相握时,恰到好处的温度与力度,让人感觉格外温暖。走进他朴素干净的屋子,简单寒暄后,我们便开始了采访。
      郭书闹老人就像拥有一个故事宝库,无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是行侠仗义的英雄传说,他都能不假思索地娓娓道来。房檐下,他给我们讲述了年、对子、关公的来历等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了故事的奇妙世界中。
      郭书闹自幼生活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1961年从西沟中学毕业后,他先后担任过乡镇企业会计及驻外联络员等职务,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默默耕耘。长期扎根基层的经历,让郭书闹对这片土地爱得愈发深沉,也让他萌生了探索、传承乡土文化的念头。后来,他加入晋城市太行乡土文化研究会,这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当地长者与会员。
      夏日树荫下,老人们摇着蒲扇讲民间传说;冬日炉火旁,大家分享着口口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吸引着郭书闹。在郭书闹的记忆深处,杨庄沟慈云庵等传说,在儿时的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有意思的故事,总会认真地记录下来,生怕这些珍贵的民间文化瑰宝被时光遗忘。这些记录,不仅是他个人的财富,更是对乡土文化传承的一份坚守与担当。
      寒来暑往,岁月匆匆。郭书闹渐渐察觉到,那些曾在老一辈口中鲜活流转、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被年轻一代淡忘,知晓的人寥寥无几。“每个民间故事都是一份浓浓的乡愁,把它们整理成书,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家乡,爱上阳城这片土地。”这个想法在他心中愈发强烈,成为他的梦想。只是年轻时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热爱写作的郭书闹怀着满腔热忱,多次向媒体投稿,发表了几篇民间小故事。这小小的成功让他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整理民间传说成书的决心。后来,当他翻看年轻时整理的手稿,心中的梦想再次被点燃。他和社区书记郭逯传说起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了大力支持。
      但真正着手整理时,郭书闹才发现困难重重。这些民间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里口口相传,在不同人的讲述中,内容变得混乱破碎,前后矛盾之处频现,逻辑牵强的情节也屡见不鲜。为了求证故事的每一处细节,郭书闹踏上了艰辛的走访之路。他从濩泽河畔出发,登上鳌背山,走过险路,行程数万里,足迹遍布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每到一处,郭书闹总是不辞辛劳走访当地老人,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线索。为了找到更准确的资料,他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方志古籍,只为解决故事的连接性问题。在长达几年的走访整理中,郭书闹就像一个执着的寻宝人,对每一个细节精挑细选。他以严谨的态度,去除那些与史实不符的部分,将零碎的故事碎片拼凑成完整的篇章,只为让这些民间故事以最真实、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1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郭书闹终于成功出版《日月仙踪》系列丛书的首部民间传说集《龙门阵》,全书12万多字。“龙门阵”是方言,意为聊天、讲故事。之后,他又出版了《玉门阵》。目前,第三本民间传说集《天门镇》也已进入收尾阶段。
      郭书闹倾尽全力编纂的《日月仙踪》民间故事系列丛书,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集结,而是一部镌刻着他个人生活印记与过往经历的珍贵回忆录,更是一份对民间文化饱含深情的传承与守护。翻开这套丛书,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他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那些差点被遗忘的传说,通过他的努力重新焕发光彩。
      郭书闹老人的坚持和努力,使得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与传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让后人能了解家乡的过去,感受浓浓的乡愁。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民间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值得每一个人珍视与传承。

      胡春霞 刘雨欣 张引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