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绛县结合本地实际,强化措施,多管齐下,构建起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兜底的治理体系,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零拖欠”。2024年,共接受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欠薪线索204起,均妥善处理。连续四年,绛县被运城市治欠领导组考核为A类集体。
该县制定了《绛县建立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实施方案》,提出以“制度先行、监管闭环、责任压实”为核心,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协同、优化流程,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压实属地责任,完善资金源头管控、用工实名制管理和信用惩戒机制。
在组织架构方面,绛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跨部门联合监管。同时,明确了人社、住建、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每个工程项目设立由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组成的劳资管理小组,确保制度落地。
资金源头管控方面,该县实施工资保证金制度,人工费分账管理,并设立应急周转金。用工实名制管理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开工20日内完成农民工实名登记,推行电子劳动合同。信用惩戒机制则包括对欠薪企业进行公示和限制招投标、融资贷款等联合惩戒。
全流程监管措施涵盖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置。事前预防包括项目准入审核和制度公示承诺;事中监控通过信息化监管、定期巡查和风险预警分级进行;事后处置则设立快速响应机制、多元调处机制和司法联动通道。
为确保长效机制的实施,绛县还建立了月报与零报告制度、舆情应急处置和考核问责机制,将根治欠薪纳入绩效考核,对监管不力、推诿扯皮的单位实施约谈、通报,情节严重者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张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