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山西现代农业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西农民报乡村振兴专家团专家刘强和省农业农村厅产业融合发展中心闫国骏、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金明、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疫控中心主任武志军等人,前往阳高县开展产业纾困技术指导工作。
山西宝睿生态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阳高县龙堡村,是山西现代农业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推广站点。公司现饲养肉牛4310头,涵盖西门塔尔、利木赞、安格斯等品种,其中母牛1950头,西门塔尔育肥牛2360头。2024年,由于肉牛价格低迷,公司亏损严重。目前,公司主要面临核心育种群育种方案不合理、精准饲喂技术落实不到位以及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效益较低。亟须解决生产经营难点,拓展企业发展方向。
针对安格斯肉牛核心育种群育种方案不合理的问题,刘强教授提出改善建议:首先,运用分子育种技术全面摸清牛群的遗传状况,进一步完善核心群体的系谱档案;其次,选取8至10个家系开展育种工作;第三,规范生产管理档案,秉持纸质和电子档案并行的原则,构建完善的生产管理档案体系;第四,增加信息化检测设备,以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精准饲喂技术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刘强教授指出:应着力完善肉牛场的“中央厨房”,构建涵盖科学配方、合理投喂以及效果检测的管理技术体系,确保精准饲喂技术的有效落实。
经过深入交流,刘强教授与宝睿牧业负责人达成共识。牛产业技术体系将全力协助该公司实现精准饲喂和规范管理技术的落地,积极开展肉牛增量提质降本增效综合配套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推广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的双轮驱动,全面助力全省肉牛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打造精准饲喂的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天下午,刘强一行及大同市畜牧业协会会长高飞前往阳高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阳高县犇犇牧业有限公司现存栏牛2260头,其中西门塔尔牛800头、荷斯坦奶牛1460余头。现场调研中发现,牧场从规划设计到布局方面均较好。生产中采用科学配方,选择了苜蓿干草、燕麦草等优质牧草,并对玉米进行细粉碎,饲喂效果较佳。自2023年以来,由于受进口乳制品冲击及疫情影响,奶价持续低迷,牧场亏损严重。目前存在问题主要有发展模式单一、管理不规范等。
针对犇犇牧业存在的问题,刘强教授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要调整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利用现有牛群优势,开展西门塔尔牛核心育种场建设;采用功能性添加剂,开发功能性牛奶生产和加工;开展奶公犊育肥,提高综合效益。二是要开展生产规范化管理,技术落地,提高效率,问管理要效益。
针对阳高两家牛企共同存在的生产管理不规范问题,刘强教授强调:生产管理不规范是我省养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在生产中,要重点落实“四解”理念,即“经营问题技术解,技术问题管理解,管理问题激励解,激励问题理念解”,以此实现增产提质和降本增效的目标。应从牧场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的规范入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产管理制度、管理流程以及管理表单。以生产管理制度为原则,以生产管理流程为操作标准,以生产管理表单为监管依据,推动精准饲喂和规范管理技术的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杨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