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深度

书香浸润 “阅”动乡村

——我省在农村推行“全民阅读”助力乡村振兴

  • 高平市许庄村农家书屋。

  •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2022年4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而开展农民阅读文化活动,则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以农家书屋为主阵地,通过积极开展多种举措,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在阅读中增强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提升创业兴业的本领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无限活力。

    打造书香阵地 建设人文乡村

      阳春四月,温暖的阳光从落地窗和顶部玻璃穹顶倾泻而下,映照在暖色调的原木书架上。书屋内,几名村民散坐在书架旁正专注地阅读农业科技类书籍。书屋的一角还有三五个少年儿童正在翻阅自己喜欢的画册。这里是高平市许庄村的农家书屋,一座坐落在花田乡舍里的百姓文化书房。
      始建于2007年的许庄村农家书屋建在许庄村文化大院内,于2021年建成新馆投入使用后成为该村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和村民的“精神粮仓”。
      许庄村农家书屋的阅读图景是我省打造书香阵地、大力推动农村阅读的一个缩影。
      农家书屋建设是党和国家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工程之一。从2007年开始试点推广,到全面覆盖,再到数字化建设,农家书屋已走过近20年历程。近年来,我省各级农家书屋管理部门不断巩固农家书屋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作用,以农家书屋工作的新成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全省已构建起18800多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全省农家书屋百花齐放,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主阵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农民群众的新风尚。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电子书、有声阅读等为代表的数字阅读逐渐受到读者的追捧。为此,我省加快推动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通过召开推进会、试点示范等措施,让书香飘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阅读服务。

    探索多元形式 点燃燎原之火

      “我爱大海,爱她的寂寞、她的辽阔,以及她的深沉与包容……”4月10日早上9点49分,一个浑厚的男中音阅读散文《我爱大海》的语音信息在平定县锁簧镇上马坊村的微信群“上马坊读书会”里推送,立即引发村民们的关注与点赞。
      “上马坊读书会”管理员吴晓青告诉记者,朗读者名叫王景生,是东锁簧村村民,因为他用普通话朗读效果特别好,被她拉进“上马坊读书会”为大家做示范。“自从读书会成立以来,大家在群里比学赶超,连打麻将的人都少了!”
      书香漫浸乡村,社会效益外溢。锁簧镇宣传委员张秀珍告诉记者:“微信读书会不仅改变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还把读书会模式‘嫁接’到其他领域——养殖户建起‘技术夜校’,绣娘群转型‘非遗传承群’……”
      “上马坊读书会”是平定县的206个“妇女微信读书会”之一。创建于2018年的平定县“妇女微信读书会”经过该县妇联有计划有组织的推动,如今已经成为“党的政策的宣讲站,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站,法律法规的发布站,追求理想信念的加油站”,早在2019年就被评为山西省十大阅读推广机构之一。
      平定县以“妇女微信读书会”形式推动乡村阅读的实践在我省农村并非个例。
      原平市“时光读书会”以每周一次的线下互助志愿读书分享为主要方式,共组织400多期读书活动;五寨县“清涟读书会”通过举办读书讲座、文学沙龙、乡村采风等活动,致力于让更多的人拿起书来阅读;柳林县乡村教师闫丽创办“览虫书屋”,十余年通过音乐、阅读、讲座、书法等活动,成为覆盖十余个乡村的“全民阅读指导中心”……
      职能部门不仅仅鼓励各地发展“读书会”等组织,还通过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选树“最美读书人”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爱上阅读。近年来,我省各地涌现出了全国“乡村阅读推广人”陵川县图书馆馆长王钰冰、“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创办人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退休教师杜德建等一大批乡村阅读榜样,为我省建设书香乡村助力,让乡村阅读在三晋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

    做好融合文章 重塑乡村灵魂

      在乡村推广阅读、传递书香,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并由此带动乡村生活提质升级、农民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富裕。对此,如何做好“阅读+”的融合文章,不断延伸拓宽“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其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至关重要。
      乡宁县枣岭乡驮涧村农家书屋就是做好“阅读+”发挥服务功能的代表之一。该书屋整合各方资源,在“人人有技能”上做文章,积极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群众通过阅读“富脑袋”既而“富口袋”。村民杨荣德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以前他种植果树全凭经验,经过参加农家书屋开展的技术培训,他用学习到的新技术率先将自家的富士苹果树嫁接成了秦脆、蜜脆等新品种,收入翻了番。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农家书屋为阵地,通过推广乡村阅读,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已成为社会共识。
      近年来,新绛县万安镇探索“农家书屋+”模式,将农家书屋提质增效与道德讲堂、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的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构建以阅读为核心,聚人气、多主题、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农家书屋延伸服务;运城市盐湖区柏口窑村把农家书屋变成移风易俗、倡树新风的宣传站,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真正深入人心;闻喜县寺底村村民把美德写进楹联,村里常年开设书法楹联、传统礼仪等课程,弘扬国粹,涵养新风从娃娃抓起……
      书香可致远,山乡满目新。随着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农家书屋、线上读书会、电子阅览室等文化阵地正在成为点亮乡村阅读的灯,重塑乡村灵魂的手。漫漫书香中,一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画卷,正在全省乡村徐徐展开。

    杜淼/图
    本报记者柴俊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