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典范

培育新乡风的“精神家园”

  • 农家书屋联合新华书店举办读书活动。

  •   

    聂营村书屋
    代县聂营村

      为加强基层治理,涵养文明乡风,2022年聂营村建成农家书屋。书屋给村民提供了精神给养,营造了和谐氛围,并链进农民夜校平台,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2023年4月该村书屋被评为“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以前忙完农活儿,要么打麻将,要么闲唠嗑,现在大家都往书屋跑。”4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的农家书屋,村党支部书记王二白,指着正在看书的村民们笑盈盈地向记者介绍说,这里是我们全村最热闹的地方。
      聂营村是代县人口第一大村。2022年到村工作大学生冀宁,在走访群众时发现,村里80%的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邻里纠纷频发。她意识到,没有了精神寄托,村里的人心就散了,基层治理的难度就增大了。于是在上级的支持下,她将废弃仓库改造成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成立后,聂营村的留守儿童有了精神家园。15岁的李小松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沉迷上了手机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走访中冀宁发现他对机械感兴趣,推荐他到农家书屋阅读科普书籍。渐渐地,李小松对科普书籍提起了兴致,经常用书中学到的知识帮村民修理家用小电器。远在外地的父母得知孩子的转变后,意识到挣再多的钱,也不及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毅然返乡创业。现在每晚全家人一起来书屋看书学习,孩子成绩也从全班倒数冲到了年级前五。
      聂营村有一对难解开的“死疙瘩”,村民王婶和李叔因宅基地纠纷十年不说话。在农家书屋举办的“乡亲读书会”上,两人被分到一组朗读《平凡的世界》选段。“书里说‘活人怎么能被死规矩困住’,咱们为堵墙较劲半辈子,图啥?”李叔率先向王婶伸出了橄榄枝,王婶也有所感悟,俩人冰释前嫌。一周后,两家合力拆除了争议围墙,改造成了共享菜园。
      “百善孝为先!”村民柴月青经常参加农家书屋举办的“传统文化阅读”活动,并对书中的“二十四孝”故事深以为然。婆母去世后,公爹一蹶不振,柴月青苦口婆心地开导他,并每天为他洗脚,每三天为他晾晒被褥,每周为他换洗衣服。老人家逢人便说,柴月青是个好媳妇,她对我胜过亲闺女。柴月青贤名远播,2023年被评为“忻州好人”。
      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聂营村将农家书屋链入到“农民夜校”的培训平台,其500多册藏书链入进了农民夜校学员必学书目库。村民任俊丽通过在农家书屋的阅读学习,掌握了服装加工技能,经多方筹资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实现年产值200万元,带动50余户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约两万元。
      2023年4月,聂营村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冀宁也于当年成为我省唯一获评乡村阅读推广人的基层代表。

    本报记者柳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