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笃行

书香致远浇艳致富之花

  • 农民在杜德建的家庭图书馆享受阅读的乐趣。

  •   

    杜德建家庭图书馆
    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

      用阅读和培训武装农民头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同时实现精神上的攀登。永济市乡村教师杜德建自办家庭图书馆,一办就是四十四年,带动群众近万人走上致富路。

      风轻草绿,万木竞秀。在一年中最好的时节,记者走进永济市卿头镇张坊村,见到了老友杜德建,也首次见识了他的家庭图书馆的“阵势”和他对书报刻在骨子里的痴狂。
      杜德建是永济市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的家庭图书馆创办于1981年,被誉为“全国首家农民家庭图书馆”。他建馆的目的很纯粹:就是想用阅读和培训武装农民头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同时实现精神上的攀登。
      也就是从那时起,杜德建坚持每年自费订阅各种报刊、购买成百上千的图书。44年历经沧桑;44年书香流淌。今天杜德建的家庭图书馆已拥有各种报纸968种、期刊326种、图书4.6万册,总价值达到40多万元。2016年,条件改善的杜德建,将大多数图书搬到新盖的二层楼里,冬天有了暖气,夏天有了空调。
      在这个家庭图书馆里,记者终于感受到什么是“汗牛充栋”,12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井然有序、分门别类陈列着十五六个五层高的书架。虽是农忙季节,仍有不少村民或沉浸在阅读中,或在查阅农科资料。
      “绝大多数报刊还不在这里,现在放在村学校闲置的三个大教室里。”看到记者一脸惊愕,杜德建自豪地说。
      杜德建的图书馆一直免费对群众开放,从卿头镇到永济市再到周边县(区)都有人前来借书。把让群众“走进来”变让图书“走出去”,他的馆里常年在外“漂流”的图书多达2000余册。
      最是书香能致远。44年来,在这个家庭图书馆里学到一技之长的群众高达1.5万人,找到致富门路的群众近万人,多年注重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家庭有100多户。
      卿头镇王村农民樊巧玲种了12亩葡萄,受制产量低3年没赚到钱,到杜德建的图书馆恶补科技后,现在种的葡萄年年果大香甜、地头就被收购。因为读书看报,张坊村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的现象特别少,取而代之的是科技致富、文明礼貌之风盛行。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杜德建的家庭图书馆,除了书报多就数荣誉证书和奖杯多。记者粗略统计,各类奖项竟有80多个。格外耀眼的有“中国乡村阅读榜样”“全国万村书库工程先进个人”“全国青年科技传播活动先进个人”“山西十大藏书家”“山西省十大功德人物”等。质朴的杜德建说:“这都是沾了家庭图书馆的光。”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杜德建前几年已经退休。但作为一名全国知名的乡村阅读推广人,杜德建一直在岗,步履还和年轻时一样铿锵。

    本报记者金建强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0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