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过,田间万物迎来生长的最好季节。4月22日,早上7点多,温暖的阳光洒在浮山县寨圪塔乡山交村的苗圃园里,十余名早起的村民正在阳光下辛勤劳作。
穿村而过的933县道蜿蜒向东,不时有车辆通过。道路两侧栽植着成排的红叶李景观树盛花期刚过,白色花朵依稀可见。
包括红叶李在内的所有景区景观树都是刘海霞服务的对象。
今年48岁的刘海霞是“山交康养小镇”景区的园林管护员。
在2023年以前,她一直在北京某宾馆做客服。“在那里工作特别忙,一年只能回一次家,有几年甚至春节都没回家。”刘海霞说,因为她爱人在内蒙古一家煤矿上班,平时也很少回来,照顾家里80多岁的公公婆婆就成为一个问题。2023年村里建设“康养小镇”,景区需要工作人员,她就辞去工作回村就业。“现在我景区里负责栽树、修剪、拔草等工作,每天有100元的工资收入。”刘海霞告诉记者,在村里上班虽然没有在北京挣钱多,但开支少,实际挣到手的钱并不比在外面打工少多少,而且就在家门口上班,照顾起老人来特别方便。
山交村因为地处太岳山南麓,森林覆盖率高达66%以上,生态环境特别好,并且拥有八路军总部旧址、寨圪塔供销社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努力走旅游兴村的道路。2022年浮山县政府明确指出,要打造以生态康养、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集红色文化研学教育、休闲游玩文旅康养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强力推进寨圪塔生态康养小镇建设,山交村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
“我们围绕康养景区着力打造红色小镇、山水小镇和供销小镇三个主题小镇,从北京请来专业团队规划设计,景区2022年正式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2023年正式对外开放运营,如今已成为全县乃至临汾市的知名打卡点,旅游旺季前来研学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村2024年被列为山西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刚告诉记者,发展旅游产业为山交村带来巨大变化,“全村常住人口400余人,大家和刘海霞一样,现在都能在景区找到工作,村里几乎没有闲人。去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4.97万元。”
因为景区环境好,软硬件建设标准高,山交村还成为浮山县一年一度的“五一”文旅活动和厨师厨艺职业技能大赛主办地。活动期间各地游客涌入这里,看精彩演出,赏山水美景,观特优厨艺,享人间美味,感受康养景区的独特魅力。据统计,去年“五一”期间,该康养景区共接待游客11.1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498.9万元。
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餐饮住宿服务业也成为村民增收的一个亮点。51岁的丁永娥感受最深,她和丈夫从2019年就临街开了一家“老浮山拨面饭馆”。“刚开业的几年生意并不太好,来吃饭的主要是村里人。自从景区开放以后,客流量一下子上来了。现在经常有市区来旅游的以家庭为主的顾客来吃饭,有时候还有来自外省的游客。”因为餐饮生意好,在山交村短短几百米的主街道上,如今竟开了7家饭馆。
打造高端民宿则是山交“康养小镇”景区因旅游而兴的另一个亮点。
李刚告诉记者,随着“康养小镇”建设不断推进,为满足外来游客的需求,按照县里统一规划布局,从去年开始打造民宿小院,并委托临汾市东方丽舍酒店运营管理,目前属于起步阶段。
民宿负责人董小花介绍说,目前8座民宿有6座在正常运营,另外2座经统一设计装修后即将交工。民宿所用的5个服务人员全都来自当地,并经临汾市东方丽舍酒店统一培训学习后上岗,工资待遇与总店一样。现在主要顾客是来自临汾市区的市民,相信随着“康养小镇”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并在青山绿水间体验高档级的住宿服务。
浩荡东风里,满目皆是春。沐浴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东风,三晋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小山村像山交村一样步入发展快车道,成为我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的一抹亮色。
本报记者柴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