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芮城县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将屯屯枣产业培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引擎”。
在阳城镇,红枣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产业。然而,近年来品种老化退化问题日益凸显,每逢红枣成熟期,频繁的降雨导致裂果严重,给枣农带来巨大损失。部分年份,成片枣园近乎绝收,极大挫伤了枣农种植积极性,出现枣园弃管、枣树砍伐现象,致使枣产业面临“有市场无原料”的严峻困境。
面对困境,芮城县深知“种植业振兴”是破局关键。在山西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与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屯枣1号”和“屯枣2号”两款抗裂果新品种应运而生。其中,“屯枣1号”果肉瓷实,具备极强的抗裂性;“屯枣2号”则通过晚熟特性巧妙避开雨季,二者均实现了丰产稳产与品质提升的双重突破,为红枣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以来,芮城县特邀省林业专家王加强教授、山西农大赵爱玲研究员多次深入阳城镇红枣示范园区,联合当地红枣专业合作社技术力量,创新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全力打造50亩提质增效红枣示范园区。通过“专家+合作社+农户”的联动模式,以示范园区为“样板田”,辐射带动全县红枣产业升级,为产业富民工程树立新标杆。 (李格鹏 吕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