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萍爱左权县爱进了骨头里。在《唱开花的亲圪蛋》一书里,她将这份爱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对研究与传承我国民间音乐珍稀瑰宝“开花调”具有非凡意义,于非遗保护浪潮中应运而生,由三晋出版社出版。
李晋萍面容清秀、亲和温雅、谦逊低调,是文化学者、作家,是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的文化总监。她1994年裸嫁背井离乡的左权籍北漂刘红庆后,自此默默支持勤奋向上的爱人,成为著名传记作家;和爱人怀着对左权满腔热血,不计功利热衷于对左权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和民间文化传播。
李晋萍夫妻策划多种活动,让左权盲人宣传队闻名全国,从没落走向复兴;劝说羊倌石占明走出大山参加首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一举夺得“歌王”桂冠;为左权争取到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的举办权;邀请国内音乐理论界专家,对左权民间艺术“刮骨疗毒”,把发展主线从创新与发展扭转到保护与传承上,为迷失的原生传统文化找回本我,实现从整体迷失到重塑自我,使左权民间文艺保持持续蓬勃兴盛;编著出版《跳花戏的圪蛋亲》等系列丛书8本,并拍摄了相应的纪录片;为曹彦明等民歌手出版数字音乐专辑,存储中国音网文化艺术基因库……这对相依为命的夫妻,像患难与共的战友般,不求回报,奋不顾身,用生命爱着左权,坚守着左权传统文化。
人事无常。红庆2022年初突发心脏病离世了。痛不欲生的李晋萍,不负爱人所爱,像爱人挚爱家乡一样,以柔弱单薄的身躯挑起弘扬第二故乡乡土文化的重担,誓将这份爱进行到底!
李晋萍默默回到左权,爬山越岭深入山庄窝铺,感受民俗风情和民歌的魅力,追溯开花调的流转路径,寻觅散落于乡野的原始资料,结交爱唱“开花”的父老乡亲,倾听他们的诉述,了解他们的过往,从“开出的心花”中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走访中,心思细腻的她,为快速消除双方生疏,总是笑着说:“我喜欢听婆家的民歌,乡亲们不要把我当外人。”亲切随和朴素,为她赢得了好人缘,到哪儿也能很快和大伙打成一片。
为完成爱人未竟的事业,李晋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每天只睡五六个钟头,把时间挤压到饱和状态,白天记录、黑夜整理。在获取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后,她拿出和爱人多年积攒的“家底”,精心梳理分类,倾情忘我着手为开花调、为不为人知唱开花的亲圪蛋们著书立传……
左权是我国原生民歌保护和留存最完整的地方。闭塞苦寒的独特地理风貌,塑造了乡民“信实纯厚”的族群性格,赋予了乡民“朴实高亢”的歌喉;而与多民族长期融合历史,又滋养了乡民“能歌善舞”的天性。这些都为歌舞艺术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生长土壤,“民歌的海洋”美誉也油然而生。左权的民歌主要由大腔、小调、开花调、杂曲等组成,民众尤其喜爱开花调。在左权,开花调就是抒发的心声、飞架的鹊桥、招手的乡愁。左权开花调不是单指万物能“开花”,实际上是意指歌手开出的“心花”。曲调清丽柔媚,唱词朴实真挚,上句“开花比兴”一语双关,托物寓意,下句取意传神,传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直接、大胆地抒发个人情感,是它的重要特点。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左权开花调位列民间音乐类榜首。
整书26万字,只字不提爱,句句都是爱。书中,李晋萍把左权这方土地尊称乡土,称呼土得掉渣的方言为乡音,把左权人亲昵地称作亲圪蛋。
谁说音乐学专著是枯燥呆板的叙述?全书用清新隽美的语言、令人信服的旁征博引、极其金贵的历史图片和原始资料,融口述史、小说笔法与文化散文形式于一体,兼具田野实录的生动性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紧扣人与地理、历史、文化、风俗和开花调五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突出人在开花调创作、传播中的重要性,用细腻的笔触,将开花调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历程;将那一个个“闹红火”的场景、一个个湮没无音的歌手活灵活现呈现,让你仿佛身临其境,好像看到了歌手们激情放歌的样子。
我佩服李晋萍居然能够摒弃音乐学界传统的采风形式,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变短暂的采风收集为长期细致的观察,变单纯的文本记录为对开花调所依存环境的整体考察;佩服她居然能够用文字打开那尘封的记忆,让牛来章、岂更籽、程有库等已故多年的歌手,从字里行间缓缓“走”了出来,“活”了起来;佩服她居然能够深入“一辈子活在开花里”老羊倌石存堂、“羊倌歌王”石占明、“开花迷”郝玉兰等人的内心,穿越往事,感受他们坚持学唱“开花”的艰辛……我还赞同她“尊重史实、文献求真”“还原历史、以人为本”“尊重历史、以史为鉴”的做法。那“溯源、故事、流风、改造、辉煌、回归”六大章节,饱蘸激情,生动传神,成为全书一道亮丽风景。
这本书好就好在架构有序。结构上独具匠心,各章节环环相扣,系统梳理出开花调的起源、流变与发展的生态脉络。从《溯源》中探寻民歌与开花调的历史根源,剖析方言、移民文化对“开花”的影响,到《故事》讲述歌手与歌的动人故事,探究歌手在“开花”中的关键作用,再到对开花调艺术特色的深入解读,以及对“开花”在抗战时期的演变、“开花调歌后”刘改鱼的艺术生涯等内容的详细阐述,最后以《回归》思考“开花”在时代变迁下的保护与传承困境。各章节逻辑严密,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全面了解“开花”的知识框架。
这本书好就好在内容多元。书中不仅有对开花调历史和艺术特色的专业分析,还融入了丰富的人物故事和历史细节。通过讲述皇甫束玉等在抗战时期对开花调的改造,展现“开花”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价值与作用;围绕刘改鱼的学艺经历,生动地描绘了开花调从民间走向舞台,逐渐形成独特音乐流派的发展轨迹。此外,晋萍还借助书中收录的珍贵历史图片、40多首不同年代、不同歌手、不同唱法的开花调的音视频,让读者如临其境,更加直观地感受“开花”的魅力,全方位还原了“开花”的文化生态。
这本书好就好在方法创新。首次大胆把研究“人”之法引入民歌研究,以人为主体展开叙述,别出心裁,突破传统以曲调、旋律、音阶等为主体的技术分析局限,交叉运用田野考察和口述史两种写法,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我们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中,深入理解“开花”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感受“开花”的独特韵味和迷人魅力,以及人与地、俗、歌的紧密关系。
在李晋萍爱心浇灌下,全书枝繁叶茂,满纸芳华,香气扑鼻!从书里,我们认识的不仅仅是一方水土、一方音乐,还有弥足珍贵的心灵,属于那个叫“亲圪蛋”的集体与个体。
这本厚积薄发得来的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花调深层次研究的全新成果,是一本说古论今的左权传统音乐读物、一部太行山文化带的文本汇编、一卷以县域民歌为样本的田野资料集,更是一本严格以求的传世之作!
左权人是李晋萍心中可亲可敬的“亲圪蛋”,李晋萍是左权人心里可亲可爱的“亲圪蛋”,这种超越血缘的爱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