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牛肉价格淡季上涨广受关注。农业农村部监测的批发市场交易情况显示近期(3月31日-4月6日)牛肉批发市场的周均价达到60.94元/公斤,环比上涨2.3%,这是自去年底以来牛肉批发价首次回升至60元/公斤以上,而且已连续4周上涨。与此同时,消费者明显感受到涨价的气息,国产牛腿肉、牛腱肉每公斤从一路跌到40多元涨到现在60元以上。
是什么让牛肉价格反弹?
牛肉价格为何“牛”起来了?一方面,供需情况发生了变化。去年,牛肉价格之所以低位徘徊,供应量增长是一大原因。数据显示,2024年,牛肉供应量比2023年增加近40万吨。
供应量增多,牛肉自然卖不上价。养殖户、肉牛养殖企业积极性受挫,一批养殖户退出或缩减规模,肉牛养殖行业的产能也在减少。2024年末,全国肉牛存栏10047万头,比上年末减少462万头,下降4.4%,这是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后,首次由增转降。
相比生猪、肉鸡,肉牛的养殖周期偏长,从配种到出栏至少需要16-18个月,母牛一胎通常只生一只牛犊。在存栏量下滑的背景下,牛肉的供应量短期内不会快速增加,也会推高牛肉的价格。
进口牛肉冲击放缓也是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2024年12月,商务部决定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随着进口牛肉政策调整,进口量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从而缓解国内市场的供给压力,为国内牛价上行创造有利条件。”专家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关税调整对牛肉价格的反弹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加征关税后,美国牛肉的进口成本将增长,供应量也可能相应减少。目前在终端消费市场,已经有部分消费者、餐饮商家开始囤积牛肉,推动牛肉价格上涨。在供给收缩和需求提升双重作用下,牛肉的身价自然就涨了起来。
中小养殖户能否扭亏为盈?
牛肉价格的这一次反弹,养殖户是否实现扭亏为盈?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肉牛养殖亏损逐步减轻,部分地区在育肥环节已经扭亏为盈。今年第15周,山东活牛出栏均价每公斤25.97元。按肉牛养殖22元-25元每公斤的盈亏平衡区间来测算,已进入盈利区间。
四川的牛肉养殖场同样止亏。根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调度显示,当前四川活牛价格为25.3元每公斤,连续6周上涨,肉牛规模养殖场实现止亏。
相比大中型规模养殖,当前占绝大多数的中小散户,规模化程度仍较低,抗风险能力差。面对波动起伏的市场,关键还是提升生产集中度,提高养殖业抗风险能力。
贵州做出了有益探索。该省2024年推进省种公牛站扩能升级改造,新(改)建县级冻精、液氮等物资供应中心60个,积极发展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因地制宜推广自繁自养、种草养牛、种养循环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加快培育一批养牛大户、专业户,支持养牛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提升“十头户”“百头场”规模,扩大贵州黄牛养殖规模。
据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