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城县町店镇,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以红薯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近年来,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该公司深挖本地资源优势,围绕红薯打造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具有阳城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让红薯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为了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绿野公司采取“入股自由,退股自愿,分红返利,无偿供苗,包购让利”的办法,鼓励薯农入股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薯农签订保质保价统一回收合同。实行“六统一”订单服务管理办法,只要薯农栽植红薯面积超过一亩,就能无偿获得红薯种苗。订单农户投入资金(一万元为一股),每股年底享受6%保底分成,红薯收购价每斤还高出合同价的0.05元。“我供苗,你栽薯,包收购,价兜底。”这一承诺,让薯农们心里有了底,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种植红薯的积极性。如今,合作社入股社员达117余户,带动3600农户栽植红薯,面积达5600多亩,覆盖阳城县11个乡镇及沁水县4个乡镇,为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扩大“中国山地”红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町店镇政府、凌家沟村与绿野公司三方联合,连续举办四届“红薯文化节”。文化节不仅为周边村庄3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还让新鲜红薯及油糕、毛头丸等特色小吃备受消费者青睐。每届文化节吸引两万余人前来体验红薯美食,营业收入达25万余元。公司创办的“一米薯园”被认定为市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县中小学生纷纷前来挖红薯、制作美食,体验劳动的乐趣与艰辛。2023年,公司获得山西农业农村厅授权的《山西供应深圳农产品基地证书》,鲜薯成功打入深圳市场,认证的绿色红薯种植基地达3700亩,供深圳的“圳品”红薯种植基地达2900亩,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此外,公司还定期开办红薯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新白岩书院研习堂”也吸引了众多客人前来参观学习,为红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曾经,红薯栽植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制约着阳城红薯产业的发展。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勇于探索,综合国内外同类机械优点,推出适合本地丘陵山区的“施肥、旋耕、起垄、覆膜、压滴、灌带”一体化小型农机具。新技术的应用,让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公司无偿为多个基地提供黑地膜、滴灌带等农用物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授滴灌带连接、平栽器平栽红薯苗技术。一体机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投入,每亩节约作业和除草工本费400多元。阳高泉村和北留镇祟上村等地看到一体化作业的优势后,纷纷扩大栽植面积。如今,看着田间长势喜人的红薯,丰收在望,农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绿野公司将“红薯美食、红薯文化节、红薯研学劳动教育”三产服务业,提出“一店跨三业”新思路。公司建成4座鲜薯储藏窖,可储藏1500余吨鲜薯,延长了红薯的存放和销售时间,实现错季销售产值翻番。投资300余万元的“阳城三粉”(酸辣粉、羊汤粉、肠粉)“全国连锁店”供应链基地改扩建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厂房主体已完工,机械设备和流水作业生产线即将安装完成,预计8月底9月初投入生产。
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产业优势,发掘特色,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探索出红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这根红薯秧种出的产业链,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合力,让红薯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越做越精,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幸福生活甜起来、美起来。
郭扭雄 尹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