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山西水利

长治市科学调配水资源抗旱保灌

累计抗旱放水1321.6万立方米,完成浇灌面积17.995万亩

  本报讯(记者何海亮)当前正值小麦扬花灌浆、春播保苗的关键时期,为有效应对旱情,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安全,长治市水利局积极行动,通过构建抗旱组织体系、精准调配水源、加快灌区改造等系列举措。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累计抗旱放水1321.6万立方米,中型灌区引调水1838万立方米,完成浇灌面积17.995万亩,有效缓解当前旱情,为确保夏粮丰收、秋粮播种奠定了基础。
  长治市平均降水量为35.3毫米,比历年同期的61.9毫米偏少4成(43%)。该市水利局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制定抗旱方案,在不同的旱情发展阶段,根据当时蓄用水情况以及未来旱情发展趋势,科学指导抗旱保供水工作开展。
  全市12座中型灌区除黎城漳北、漳南、勇进和平顺战备等4座运行正常外,正在节水改造的灌区也积极利用灌区内机井和小型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屯绛、故城、七一等灌区采用将灌溉水引至干渠内,通过“小白龙”方式对干渠周边的农田进行灌溉。目前部分中小型水库周边利用“小白龙”移动灌溉、高标准农田修建的小型泵站等方式实现灌溉的面积约1.2万亩左右。
  黎城县勇进、漳北、漳南、平顺县战备渠灌溉需水量1390万立方米,由于河道来水量不足,导致灌溉水源不足,长治市水利局协调漳泽、关河水库精准放水,漳泽水库3立方米每秒、关河水库3立方米每秒、后湾水库1立方米每秒放水补充春灌用水,目前三座大型水库累计放水量967.6万立方米,切实保障正常灌溉用水需求。
  为应对灌溉用水高峰,市局组织各县区水利部门科学制定引蓄水方案,针对不同类型水源制定调度方案,对漳泽、后湾、关河水库等大型水源,优先保障粮食主产区和高产田灌溉,采取“轮灌+错峰”模式,确保水源高效利用;对小水库及塘坝等小型水源,就近保障“插花地”和散户灌溉需求,避免“大水漫灌”;在河道引水的勇进、漳北、漳南、战备等灌区,通过精准调度漳泽、关河等水库水源,做到精准放水,不仅有力保障了灌溉用水,还有效地节约了灌溉水资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应急水源工程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随时投入使用。合理利用非常规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聚焦供水工程薄弱环节,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全力修复破损工程,新建应急设施,确保供水网络畅通,为春灌提供硬件保障。正在维修改造的灌区合理安排工期,全力千方百计保障灌溉用水;其余灌区组织人员对灌区设施、泵站机组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春灌期间高效运转。
  通过一系列措施,长治市水利系统有效缓解了旱情对粮食作物的影响,为粮食稳产丰收奠定基础;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确保群众饮水安全;通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调度水源,有效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抗旱预案,有效提高了抗旱减灾能力。
  据悉,下一步该市将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水库、灌区、用水户的协调对接,制定详细的抗旱保供水工作方案,确保浇灌有水可用。加强用水管理,严格执行用水计划,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继续推进新增恢复灌溉面积项目建设,对现有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和灌溉效率。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5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