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与5日,“四良”融合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观摩会在临汾市召开。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山西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临汾综合试验站全体专家共40余人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
参会人员先后观摩了旱地沟播高产示范基地、小麦-玉米两晚两增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试验示范基地及襄汾县家和面业有限公司。省小麦产业体系副首席专家党建友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旱地小麦一优四改探墒沟播技术、水肥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和效益分析。据介绍,旱地沟播高产示范田5月25日理论测产结果为:成穗数29.5万、穗粒数27.7、千粒重按39克计算理论产量为270.9公斤;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试验示范田较大水漫灌田水肥利用率提高8%-10%,省工30%-40%,增产10%以上。这些高产示范典型充分证明良种良法配套在蓄水保墒、抗旱保苗、促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方面效果显著。
在洪洞县辛村乡公孙村小麦重大技术协同推广示范基地,省小麦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姬虎太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总体思路、实施方案以及任务目标,5个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各自承担的示范推广任务实施情况及成效进行了汇报。
据悉,该项目重点围绕小麦-玉米两晚两增栽培技术、旱地小麦一优四改332应变抗逆栽培技术、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旱地小麦因水施肥探墒沟播抗旱栽培技术4项重大技术在临汾市洪洞县、翼城县,运城市盐湖区、永济市,晋城市泽州县3市5个县(市)开展示范推广,实现了建基地、推技术、提单产、树标杆的示范效应,带动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
下午,与会人员实地观摩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襄汾县家和面业有限公司。通过实地参观、听取介绍、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与会人员对小麦面粉加工的全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亲身感受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现代面粉加工企业的高效与专业,也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今年小麦遭受了冬春连旱,旱情多年罕见,体系专家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理念,积极深入一线开展抗旱减灾技术服务,制定技术方案,进村入户指导农户科学抗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体系要总结好大旱之年小麦不减产的经验,落实落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推动我省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姬虎太表示。(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