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应县大临河乡圣水塘村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用智慧点亮乡村生活,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智慧样本”。
2023年圣水塘村入选省级数字乡村示范村后,村里积极引入光纤宽带、4G/5G网络,确保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同时,建设智慧农业平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田环境的智能监测、作物生长的精准管理,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村民们通过手机APP就能远程监控农田状况,调整灌溉、施肥计划。
在圣水塘村,智慧农业不仅改变了种植方式,更引领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依托智慧农业平台,村里发展起特色种植和高效农业,如有机蔬菜、精品水果等,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对接市场,缩短了产销链条,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引入了智能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高科技设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保障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农业领域,该村部署物联网监测设备和智能监控,实时采集大棚温湿度、土壤墒情、病虫害数据,为农户提供精准气象预警和种植指导;建立农产品全流程溯源体系,通过“一物一码”实现从选种到销售的透明化管理,提升产品信任度;搭建乡村产业直播间,配备专业设备推广农特产品,同步展示乡村文化,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村耕地2245亩、种植地5500亩,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科学种养,村集体年收入15.3万元,人均年收入1.96万元。
数字化转型不仅限于经济领域,圣水塘村还积极探索“数字+治理”新模式,通过建立村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村务公开透明,村民通过手机即可参与村务讨论、监督项目实施,大大增强了村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村民需求,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缩小了城乡公共服务差距。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圣水塘村不忘守护乡村文化根脉,利用数字技术记录和展示传统民俗、手工艺,通过VR体验、线上博物馆等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同时,举办乡村数字文化节、电商培训等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激发了乡村创新创业活力。 (贺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