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美丽)“今年的葵花叶子上有很多小斑点,也不知道是病害还是虫害,想请专家们过来给看看。”6月18日,右玉县向日葵种植大户邀请山西省现代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郑洪元研究员、向日葵栽培育种岗位专家王文浩及团队成员前往当地开展病虫害防治调研与诊断工作。此次调研聚焦当前向日葵苗期面临的突出病虫害问题,旨在为当地向日葵种植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在调研过程中,专家团队发现受害的幼叶出现针头状绿色斑点,有些随叶片生长已经形成不规则孔洞,在叶片背面有长约1毫米、香蕉形、白色、外露部分呈“奶瓶状”的卵盖,顶部出现褐色眼点的虫卵。专家们仔细观察发现,成虫呈黄褐色,长约57毫米,具膜质翅,背板后缘有2个黑色圆点,受惊动能迅速飞离。根据以上特征及多年经验,专家团队诊断此次叶片受损的主要原因是盲蝽蟓导致。盲蝽蟓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向日葵嫩叶、花盘、子房汁液,致使叶片褪绿、皱缩畸形,影响光合作用;花盘受害后授粉受阻、籽粒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葵花子的产量与品质。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些受灾严重地区,盲蝽蟓导致作物减产可达20%-30%。
专家们经田间勘察与样本分析,明确右玉县盲蝽蟓虫害高发主因在于气候适宜繁殖,种植户认知不足、防治滞后,田间杂草繁杂等为虫害提供栖息场所,以及多年连作导致虫卵残留量大等因素。对此专家建议:种植户今后应当合理轮作倒茬,避免向日葵连作,减少盲蝽蟓虫卵残留;及时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降低盲蝽蟓的栖息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向日葵植株的抗虫能力;也可在盲蝽蟓若虫期,选用氯氰菊酯+噻虫嗪对田间及周边杂草喷施2-3次,同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右玉等产区,需特别注意6月下旬至7月上旬的第2代成虫迁移高峰,结合性诱剂监测数据及时调整防治策略。
此次专家团队深入右玉开展向日葵病虫害防治调研与诊断工作,精准定位了盲蝽蟓虫害问题,为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有效保障了当地经济作物的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