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蛋鸡、肉鸡如何安全度过夏季高温的“烤验”,日前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技术团队曹贵东、魏清宇、杨春雷、梁立滨、王旭贞、李建慧、宋献艺等专家提出“夏季蛋鸡肉鸡养殖指导意见”,供广大养鸡户参考:
一、高温对蛋鸡和肉鸡的影响
1.蛋鸡产蛋性能下降: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蛋鸡采食量减少,能量优先用于散热而非产蛋,导致产蛋率下降、蛋重减轻、蛋壳变薄或破损率增加。生理代谢紊乱:高温应激引发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因酸碱失衡),同时甲状腺激素减少,影响卵泡发育和蛋的形成。免疫力降低:热应激导致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抗病能力下降,易发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疾病。消化吸收障碍:肠道酶活性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营养吸收不足,可能诱发脂肪肝综合征。
2.肉鸡生长受阻:高温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加速蛋白质分解,导致增重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热应激死亡风险:肉鸡无汗腺,主要依赖呼吸散热,持续高温易引发中暑甚至批量死亡。肠道疾病增加:高温高湿环境促进病原微生物滋生,球虫病、葡萄球菌病等发病率升高。
3.应激指数升高:家禽的热应激指数(HSI)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评估高温和高湿度对家禽的影响。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热应激指数HSI =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相对湿度热应激的严重程度:HSI<155:无热应激;155≤HSI≤165:临界值,家禽可能出现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HSI>165:危险区,家禽开始出现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生产性能下降;HSI>170:紧急区,家禽大量死亡,对肺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伤。
二、蛋鸡夏季饲养管理重点
1.鸡舍温度调控 产蛋鸡最适温度为18℃-24℃,超过28℃产蛋率下降,需通过以下方式降温:
①湿帘+纵向通风:目标温度≤30℃(湿帘水温20℃25℃,避免过冷应激)。
②遮阳与隔热:屋顶涂白或覆盖反光膜,安装遮阳网(降低舍温3℃-5℃)。
③夜间通风:凌晨至清晨加大通风量,降低热蓄积。
④湿度管理:相对湿度≤70%,避免湿帘过度使用导致高湿(湿度过高会抑制呼吸散热)。
2.营养与饲喂
①调整饲料配方 能量提升:添加1%-2%油脂(如豆油)替代部分玉米,减少代谢产热。蛋白质优化:视热应激程度而定。当家禽出现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采食量和产蛋率)时,可以适当提高粗蛋白质水平0.5-1个点,同时补充适量氨基酸;当出现高温高湿严重热应激时,需适当降低粗蛋白质水平,通过添加蛋氨酸、赖氨酸等合成氨基酸平衡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减少代谢产热。 钙磷强化:钙提高至4%-4.5%(贝壳粉与石粉比例2:1),有效磷0.4%- 0.45%,保障蛋壳质量。 抗应激添加剂:每吨饲料添加避暑应激王(50%VC、电解质)200-300g。
②饲喂时间:避开高温时段:早晨5:00-7:00和傍晚17:0019:00集中投喂,日喂4-5次,每次少量多餐。
3.健康管理
①肠道保护:饮水中添加吉蛋优(复合多种维生素)。
②免疫增强:热应激期避免免疫接种,提前补强新城疫、禽流感抗体。
三、白羽肉鸡夏季饲养管理重点
1.环境调控
①降温核心:白羽肉鸡代谢率高、羽毛厚,28℃以上死亡率显著上升,需快速降温。
②风速优先:鸡背风速≥2.5m/s(体感温度降低4℃6℃),使用大功率风机+导流板。
③ 喷淋降温:33℃以上时,每2小时喷雾10-15秒(避免羽毛过湿),配合通风。
④密度调整:根据日龄调整密度,避免拥挤。1-14日龄:30-40只/㎡→夏季降至2530只/㎡;后期(>35日龄):8-10只/㎡→夏季降至6-8只/㎡。
2.营养与饲喂
①抗应激配方:添加避暑应激王(50%C、电解质)300500g/吨。
②饲喂策略:夜间饲喂:晚20:00-早6:00提供70%日粮,利用低温时段促进采食。空腹控料:高温时段(11:00-15:00)暂停喂料,减少活动产热。
3.健康管理
①肠道疾病防控:使用瑞沃霉立消(复合降解酶、维生素、枯草芽孢杆菌、改良型蒙脱石(吸附毒素)。
②球虫病高发期,提前使用地克珠利溶液或癸氧喹酯干混悬剂预防。针对夏季家禽的养殖管理一定把控喂料时间,确保水线通畅,正常饮水,采用水帘降温,需要控制舍内湿度,加强通风,预防热应激。
山西省现代农业鸡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