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12日,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助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架起手机镜头直播,把垣曲青皮核桃的优良品质和生产故事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广大网友。山西舜垣商贸有限公司核桃生产基地管理人闫河山作为“本土代言人”与队员们默契配合,一边熟练地剥开青皮核桃展示饱满果仁,一边用地道的乡音讲述着种植故事——从凌晨5点果园的辛勤劳作,到严苛的核桃筛选标准;从早年为销路发愁,到如今依靠科技提升品质、打开市场。这场“冒热气”“沾泥土”的直播,迅速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
为了让直播内容更真实、更打动人,助农队员们在直播前做足了功课。他们深度参与基地劳作,与闫河山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垣曲青皮核桃的种植历史和产业现状。华峰乡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优质核桃示范基地”,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孕育出品质上乘的青皮核桃。闫河山的基地就是垣曲产业发展的缩影:从零散的几亩果园,发展到连片的150亩标准化基地;从单一的鲜果销售,拓展到青皮核桃初加工。他介绍,基地主打的“礼品二号”青皮核桃,单果平均直径达5厘米,果仁饱满清甜、脆爽适口,极具市场竞争力。目前,垣曲“礼品二号”青皮核桃年产逾1000吨,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果”,产品常年供不应求。
垣曲核桃产业的发展与山西农业大学的科技支撑密不可分。刘群龙教授团队长期为当地提供技术服务,与闫河山基地合作尤为深入。今年,在山西农业大学“粮食主产区单产提升及红枣核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的资助下,针对当前核桃生产品质差、产量低和效益低的问题,特别是今年春天遭受极度干旱、严重大风和近期高温高湿的情况,项目按照学校“12356”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科学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原则,采用传统生产手段与现代生产技术相结合,开展了远程监测设备安装、干旱需肥期开沟追肥浇水、果实速长期小管出流灌和叶面追肥、透光不良树降冠除萌疏密、高温高湿期人工和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有力推动了产业从“重规模”向“提品质”转型。“科研力量让我们种核桃更有底气,腰杆更硬!”闫河山由衷地说。
此次直播活动,是高校智慧与乡村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山西农大助农队用专业知识赋能推广,种植户闫河山以丰富经验充实内容,双方共同探索的“高校+基地+直播”助农新模式,不仅有效拓宽了垣曲青皮核桃的销路、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更生动展示了科技兴农的实效和乡村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农产品上行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杨晓青 王和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