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经作所携手山西丰和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晋芝837”产研结合开启我省芝麻全程机械化新时代

  • 签约仪式

  • 机械化收获

  •   7月8日上午,“芝麻育种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曁晋芝837等新品种权转让签约仪式”在山西农业大学龙城校区经济作物研究所举行。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刘文萍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培育的芝麻新品种“晋芝837”等新品种权转让给山西丰和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转让金额80万元。这一新品种正式投入推广生产,是科研单位与农业企业紧密合作的成果,也标志着我省芝麻生产从传统种植到全程机械化的历史性跨越。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洋、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山西丰和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了签约会议。

    产业发展优势强
    市场缺口大经济效益好

      据张海洋研究员介绍,我国作为芝麻重要生产国和消费国,供需缺口大,迫切需要机械化收获,提高生产效益。打通机械化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就是要有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抗落粒宜机收品种。目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选育的宜机收品种豫芝ND837引进山西种植,仅适合运城、临汾地区。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的抗裂蒴宜机收新品种“晋芝837”,从根本上解决了山西传统芝麻品种成熟时落粒,“一熟就炸”“一碰就落”不适宜机收的难题。
      “近几年芝麻现场观摩会产量能达到360多斤,这得益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有机结合。”山西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赵建明主任在签约仪式上说。
      据了解,山西省现有运城、临汾、长治、晋城约300万亩旱地小麦。为鼓励麦后复播,政府已出台补贴政策,对麦后继续种植的农户给予每亩100元补贴。传统上农户习惯复播玉米或大豆,但相较而言,芝麻耐旱性强、生长期短,经济效益更为可观。
      “麦茬复播一般亩收入1000元左右。而芝麻亩产按正常200斤算,每斤7元,收益可达1400元,且芝麻生产每亩仅需300元左右投入;从市场需求看,山西3400万人口约1000万户家庭,按每户年消费1斤香油计算,需要2000万斤芝麻原料,仅此1项就需要10万亩的种植面积。而目前全省芝麻统计面积约3万亩,市场缺口巨大。”赵建明说。
      就晋南复播地区种植而言,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芝麻产业具有三大独特发展优势:种植效益显著,机械化种植后,一般亩产在100公斤左右;生产成本较低,相比其他作物种植投入,芝麻种植成本更具优势;市场竞争力强,受进口冲击小,与美国单产相当,远高于非洲国家。
      从特色油料整体布局来看,芝麻作为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空间大、市场需求稳定;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价值,符合现代社会日益发展的物质生活需求,加上新品种的突破,必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四十年科研坚守
    从传统育种到机械化收获

      据介绍,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经作所的芝麻育种科研已有四十余年历史。自2000年刘文萍开始主持芝麻研究工作,先后培育出12个芝麻新品种,建立起7人组成的专业研究团队。2008年加入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现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后,在首席科学家张海洋的带领下,团队育种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晋芝837”的培育凝聚了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该品种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张海洋团队培育的“豫芝ND837”为父本,以经作所选育的“晋芝2号”为母本,通过杂交育种和系谱法精心选育而成。母本“晋芝2号”曾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具有高产优质、抗旱性强、株高适宜、适应性广等优点,但存在成熟期蒴果易开裂、籽粒易脱落的问题;父本“豫芝ND837”作为世界上首个抗裂蒴宜机收品种,虽解决了裂蒴难题,但在我省种植区域较小,晋南地区种植时表现出不耐旱、植株较高等特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引进‘豫芝ND837’后,我们通过筛选比对,从2800份种质资源中选出较为理想的45 份种质材料,与‘豫芝ND837’杂交,从后代几百份材料中反复挑选,在我省春播区和复播区多点试验,同时开展抗旱性、抗倒性等性状多重鉴定,多次品质检测比较试验。为加快选育进程,团队还在海南加代繁育。”刘文萍说。
      新品种诞生的背后,是科研团队充满智慧与汗水的坚守。在她带领下,团队每年多次往返海南基地,冒着酷暑,精心调查,仔细对比不同材料的细微差别,优中选优,这种与时间赛跑的“南繁”工作,让育种周期缩短了一半;在品种纯化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逐株检查,通过反复敲打测试,筛选出不易落粒的优良单株。经过六年坚持,最终选育出“晋芝837”,成为山西省第一个抗裂蒴宜机收新品种。新品种既继承了父本的抗裂蒴特性,又保留了母本的抗旱性,同时优化了株型结构,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
      据介绍,“晋芝837”作为山西省首个适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芝麻新品种,具有三大突出优势:一是抗裂蒴性强。传统芝麻品种成熟后蒴果容易开裂,如果不及时收获,损失率高达30%-40%。而“晋芝837”成熟期蒴果不易开裂,籽粒不易脱落,完美解决了机械化收获的核心难题。二是抗旱性好。该品种经过选育,能够适应山西省春播区和复播区种植,在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干旱条件下一般亩产100公斤,最高亩产达180.5公斤。三是株型优良。株高控制在1.5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适应联合收获机作业要求。
      “新品种的问世,标志着今后芝麻可以像小麦一样实现全程机械化收获。联合收获机作业效率一天可收获80100亩,一次性实现秸秆剪切粉碎、蒴果脱粒集粒、颗粒归仓。”刘文萍说。

    政产学研协同
    成果转化让农户赚大钱

      科研成果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大田里。在推广示范阶段,团队成员变身农技推广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起初,农民对新品种特性和机械化收获标准不了解,经常出现过早收获的情况。关键时候,需要挨家挨户做工作,有时候还要协调外省的收获机来作业。
      在山西省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经作所与山西丰和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新品种权转让协议。据介绍,山西丰和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从事优质杂粮种子、瓜菜种子研发推广及高品质农产品的产供销企业,在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公司成为一家从田间地头安全生产端到舌尖餐桌优品消费端的全产业链开发运营农业企业。
      公司董事钮笑晓表示,企业计划在未来3-5年内,将“晋芝837”打造成为山西省芝麻主产区的主推品种,并通过“科研+企业+推广+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推动芝麻产业向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刘文萍表示将带领团队继续开展品种改良,优化配套栽培技术,让农户真正实现轻松种芝麻,放心赚大钱。
      从传统种植到全程机械化,从低效生产到优质高效,“晋芝837”的诞生不仅是一个品种的突破,更代表着我省芝麻种业创新迈出坚实的步伐,小小的芝麻品种,正在书写山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张美丽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0期

    • 第2025-06-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