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绿野漫笔

青山妩媚

  •   

    (一)

      带着我多年的梦想,带着对革命老区的向往,带着对英烈的崇敬,邀好友三五相伴,来到了鲜为人知的秀美村庄——左权县豆垴村。
      仲夏的绿漫山遍野,山与山衔接着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汽车仿佛是一艘帆船,行驶在绿色的波涛之上。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有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爽朗心情。
      车盘旋着行驶到一个高处,司机小伙说:“我们快到山顶了,就在这里下车吧。”车门打开,我的一只脚刚刚踩到地面,便有一股股的草香、花香迎面扑来。我猝不及防地像一个喝了酒的人,陶醉了,立刻就爱上了面前的大山。
      一头老牛像迎宾的绅士,站在那里默默注视着我们几个,甩甩细长的尾巴。像是在说:“欢迎,欢迎,请到我们老区来。我想走近它,摸摸它,但又不敢。正在犹豫间,一头小牛犊叫着跑了过来,牛妈妈应了几声和它的孩子往山下边的水沟喝水去了。”
      顺着它们走的路线往下看,果然有一个很大的水池子,有大约二十多头牛在水池边喝水,还有几只小牛犊在池子里边戏水,水被搅成了土黄色。仔细观察这些牛大多是黄白相间的模样,看上去很是漂亮。它们慢悠悠地喝着水,不时甩甩尾巴啃几口水池边的青草,时而抬头看看陌生的我们。身边一位朋友说:“人们常说当牛做马受罪,我觉得当头这样的牛也挺幸福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他的话让我们都笑了起来。我说:“那你就留下来和它们生活吧。”
      正在谈笑间,司机小伙指了指不远处说:“看,放牛的人来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三个戴草帽的放牛人。在和他们聊天时,我知道了一些情况。这些牛是他们几家合伙放养的,牛一夏天就放养在大山上,黑夜也不回圈里。我问:“那晚上它们怎么办?”回答:“晚上它们聚在一起卧在地上休息,把小牛犊围在中间,安全得很。”
      聊过一阵后,我们的车继续往山上开,突然看见一头惊慌失措的小鹿,它见到我们嗖的一下子就跑得无影无踪了。倒是漂亮的山鸡不怎么怕我们,在汽车前面晃来晃去展示它的美丽。
      不远处的树林里,我们看到一个人影,走过去一看是一个采药人。司机小伙给我们介绍,这是我们村的老中医,经常上山来采药。我很感兴趣,立即和他攀谈起来。老中医是一个很幽默健谈的人,给我们就地上了一堂医学知识课。他讲道:“豆垴村的大山里有三百多种植被,有十大几种中药材。比如有柴胡、远志、黄精、乌头、党参、夏枯草、蒲公英、茵陈、仙鹤草等等。树木有香梨树、连翘树、六道木、赤木、白檀木、白桦树、山桐树等。”他特意给我们讲,这里最珍贵的药材是重楼、五灵脂、猪苓等。他家是祖传的中医,村里人的大病小病他都清楚,平时有空爱看医书,并给我介绍了几本医书和养生方法。

    (二)

      豆垴村位于拐儿镇,距离县城60公里,距拐儿镇十多公里。时至今日,豆垴村仍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山村。走进豆垴村,就走进了清凉,走进了宁静,远离了嘈杂,使人的心情得到放松,享受到一份奢侈的安宁。我想许多文人雅士追求的可能就是这种自然状态的生活吧,而豆垴村就是能给人提供一个解放精神世界,还原自我的一个好场所。
      石板盖顶的房子,石板铺成的街道,让人觉得进入了时间隧道,感到了历史的久远和沧桑。太行山独特的地貌结构,使豆垴村每一座山都显得那么凝重,那么沉稳,那么漂亮。我对朋友说:“你看豆垴村的山多好看。”朋友便顺口吟出了辛弃疾的两句诗:“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我说:“青山妩媚,青山妩媚,对!对!就应该用妩媚来形容。”
      确切地说,豆垴村的山没有泰山的雄宏,没有黄山的俊俏,没有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灵秀。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她的漂亮。她干净,她温暖,她朴实,她内敛。豆垴村的人喝的是清凉、甘甜的山泉水,开水壶里没有水垢,端一碗喝在口里沁透心肺,清凉解暑。
      夕阳就要下山了,余辉给群山涂上了金黄色,我轻轻地走在用薄薄的石片铺成的窄窄的街巷,听到了带有音乐节奏感的噔噔声,生怕自己的脚步重,而踩碎了脚下的红石板。
      走着走着,我嗅到了一股烟味。四处寻找,看到了一股袅袅青烟在屋顶缓缓上升。寻找过去一看,原来是村主任在用木柴给我们做饭,院子里摆了一个用水缸改造成的火炉,火炉上安着一口大铁锅,大铁锅里煮着土豆、胡萝卜和小米,正在翻滚着冒热气。火炉旁边正在用一堆即将燃尽的灰烬焖着几个土豆,我闻到了烧土豆的芳香。
      村主任从灰堆拨拉出一个土豆递给我,我吹了吹上面的灰正要吃,一只毛色雪白的狗来到我身边,看着我手上的土豆。我把土豆掰成两半,给了它一半,它吃得很快,吃完又看我手里的土豆,我又分给它一小半,赶快把剩下的土豆放进嘴里。
      正式开饭了。煮好的饭端到桌子上,一盘烙饼、一盘用花椒油炝过的土豆丝,一盘自家院子里长着的小葱拌起的小菜,加上一碗精心熬制的汤饭。我忘记了减肥,不管不顾吃了很多。
      吃完饭正在谈笑,一位老人走了进来,并热情和我们打招呼。我拉她坐在我身边,问了她村里的一些情况。村主任抢过话头说:“就让她说说自己吧,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说得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老人今年78岁,生在豆垴村,长在豆垴村,是豆垴村几十年发展变化的见证人。她说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差点命就没了。她的母亲早上刚生下她,晚上有站岗的儿童团来报,日本人来了!全村老少赶紧出外躲避,往大山上跑。因为怕她哭啼影响全村人,母亲只好狠狠心把她丢弃在家里,和村里人一起逃到了山上。在山上躲避了三天,没有看见日本人进村。母亲回到家里一看,她竟然奇迹般地活着。母亲抱着她大哭起来。老人的名字叫逃鱼,就是为了纪念这一劫难而起的名字。我的一位朋友走到老人跟前说:“大娘让我握握您的手,您是一个有福气的人,赶上现在的好时代,您老就好好享福吧,祝愿您长命百岁。”老人和蔼地笑了笑。
      豆垴村的人,看我们的眼神都是发亮、热情又慈祥的,他们没有过多的客套话,没有虚假的热情,实实在在,随和亲近。我把老人拉到身边,和她交谈了很久。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就要走时,老人来了,她手里拿了一个用山上的荆条编织的篮子,执意要送给我做留念,我接过篮子的时候,像是接过了老人的一颗滚烫的心,禁不住流下了难舍难分的泪水。

    (三)

      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名山,古代《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早已让太行山名扬天下。太行山位于中国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如一条巨龙盘踞在辽阔的中华大地,绵延四百多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是一座承载和见证中华民族几千年兴衰历史的名山。
      左权是一个地名,由一个人的名字而来。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副总参谋长左权在十字岭指挥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为纪念他,将辽县改为左权县。为了抗击日本侵略军,太行山有多少志士英勇牺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战火硝烟已散尽,但是今天的人们并没有忘记他们,永远怀念他们。拐儿镇、豆垴村的父老乡亲同样没有忘记那一段历史,没有忘记为了抗击日寇流血牺牲倒在他们身边的年轻生命!
      当地还有一个多年留下的风俗习惯,每到清明节这一天,老百姓自发地给死去的烈士们“泼汤”祭奠。因为当时的老百姓家中并不宽裕,只能在自己家里做点汤汤水水纪念烈士,告慰他们。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20世纪90年代,村干部组织党员群众捐资、投工,分两期把死难烈士安置到了村里的烈士陵园。他们选了村里最好的一块山地安置了烈士,以表达他们对烈士的敬重。感谢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保卫了这片土地,使这里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虽说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村里人都知道这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是新中国的功臣,是豆垴村的功臣,豆垴村的人民永远怀念、永不忘记。
      我想,豆垴村的山为什么这样妩媚,豆垴村的水为什么那么甘甜,豆垴村的树、豆垴村的花花草草为什么那么茂盛、那么迷人,因为有烈士们的生命滋养。有生命养育的地方,万物就有灵气。

    刘双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4期

    • 第2025-06-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