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种植导航

夏季蔬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集约化育苗夏季管理
  育苗环境管理
  调优菜苗生长环境,实时监测育苗设施内气温。当气温持续高于32℃时,及时启用外遮阳,同步开启顶通风口和侧通风口散热。当气温持续高于35℃时,开启湿帘、风机或环流风机系统强制通风降温。
  苗期发育调控
  控旺防徒长。在下胚轴快速伸长期,适度降低基质湿度,加强通风。严格遵循药剂使用说明,在清晨或傍晚喷施5%烯效唑2000-3000倍液等低浓度生长调节剂。
  促根增抗性。选用添加植物根际促生菌或优质生物有机肥的功能性育苗基质。施用含中微量元素的水溶肥料,采用养分梯度增量供应策略。
  苗期病虫防控
  物理隔离。育苗设施通风口、出入口覆盖防虫网。内部每亩均匀悬挂20-25张黄色或蓝色粘虫板监测和诱杀粉虱、蓟马、蚜虫等害虫。发现病苗立即剔除。
  预防性施药。每7-10天喷施1次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或保护性杀菌剂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
  种子消毒。针对性采用包衣处理、高温处理等消毒方式钝化或杀灭寄附在种子上的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嫁接种苗需严格落实消毒措施,防止植物病毒传播。
  设施蔬菜夏季生产
  设施环境综合调控
  通风降温。高温天气保持顶通风口和侧通风口开放,下雨及时关闭。
  科学遮阳。果菜类蔬菜,晴天上午10:00-下午4:00覆盖遮光率60%左右的遮阳网。叶菜类蔬菜,可全天覆盖遮阳网,上市前3-5天揭网增色提质。
  避雨防虫。多雨高温区域推荐塑料大棚应用“两网一膜”模式,即外遮阳网+四周防虫网+顶膜密闭。
  植株管理
  整枝疏叶。及时去除老叶、黄叶、病叶,疏除无效枝杈、畸形果。番茄、黄瓜等适时打顶、疏花疏果,平衡秧果关系,促进植株间通风透光。
  保花保果。高温期(尤其夜温>25℃时)番茄、茄子易落花落果,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应用熊蜂授粉技术保花保果。
  水肥管理
  水肥供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对根系或生长相对较弱、果实负载高的植株,补充含氨基酸、腐植酸等成分的大量元素水溶肥,适时增施镁、钙等中量营养元素及硼、锌、锰等微量元素,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同时增强抗逆性。
  病虫害绿色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艺防治方面,结合倒茬换茬,优化布局,合理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保持田园清洁。
  生物防治。释放丽蚜小蜂防控粉虱,赤眼蜂防控鳞翅目幼虫。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等。
  化学防治。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农药标签配制使用,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休棚期管理
  做好设施消毒。采用高温闷棚技术,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结合威百亩等进行土壤消毒。
  种植填闲作物。根据休耕时间,种植玉米、小麦、豆类或耐热苋菜等作物并进行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预防土传病害。
  高山蔬菜夏季生产
  播期安排与品种选择
  番茄、辣椒和四季豆等喜温蔬菜适宜800-1400米中高海拔地区种植,萝卜、大白菜、甘蓝等喜凉耐寒蔬菜适宜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应选晚抽薹品种,并且掌握好适宜播期。选择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耐贮运的品种。
  十字花科蔬菜
  根肿病防治方面,应采用十字花科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调酸补钙,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及时撒生石灰,病株集中烧毁,减少病菌重复侵染。
  对地下害虫为害地块,播种前20天以上采用石灰氮或生石灰消毒,用薄膜覆盖畦面持续保湿10天然后晾晒。
  蔬菜收获后,及时将病虫残叶、杂草清理干净,集中于田头进行堆沤处理或进行无害化还田处理,减少虫源。通过杀虫灯、黄板诱杀技术减少成虫为害及产卵量。
  茄果类蔬菜
  高山番茄、辣椒等果菜应采用大棚避雨栽培技术,采用简易钢架大棚,顶部铺薄膜,四周围防虫网,实现避雨防虫。科学利用土壤调理物料调酸补钙。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配套建设集水池,棚内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实现精准施肥。
  灾害预防
  重点防范突发冰雹危害,应在高发区域预先设置支架,有冰雹预警时提前安装防雹网。遇有短时大风、台风等强对流天气,要提前加固设施,压紧压膜线,防止大风掀膜。尽量采用深沟高垄栽培模式,便于排水。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 第2025-07-01期

  • 第2025-06-27期

  • 第2025-06-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