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林”发力,借“绿”生金。近年来,襄垣县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勇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下经济融合发展的鲜活模式,将丰富的森林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改革破局 释放绿色资源潜力
“没想到现在林权抵押登记这么方便快捷。有了这部分林权抵押贷款,我就可以进一步扩大林业规模,发展林下经营,未来的日子更有盼头了!”看着审批到账的林权抵押贷款,林农李先生乐得合不拢嘴。
绿色,不仅是自然的生机,还可以是利用的资产。
地处太行山西麓、浊漳河上游的襄垣林地广袤、物种丰富,是全省地道中药材主产区和长治市重要生态屏障。然而,过去分散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山林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让这片丰富的森林资源如同沉睡的“绿宝石”,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如何利用好林地资源、拓展好产业效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山林资源释放巨大潜力的大门。
近年来,襄垣县秉持“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等原则,通过资源勘查、权属界定、档案整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力盘活林地资源,为林下经济发展筑牢了根基。同时,建立林权抵押登记“绿色通道”,创新“政府+银行+保险”融资模式,专门开发“林药保”专属金融产品,积极探索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融资道路,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难题,让林地真正从“死资产”变成“活资产”。
一招妙棋,满盘皆活。从“守着青山过穷日子”,到“活了林权、富了林农、绿了群山”。林权抵押贷款让林权证变成“绿色信用卡”,也让农民手中的山林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金融资本。
创新“链”动 深山林下挖金掘银
走进夏店镇岸底村山西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参育苗基地,工人们正忙着为栽种完成的育苗地搭设遮阳网,从而减少阳光直晒,保持土壤水分。
林下无闲草,生态蕴灵药。山西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宜种则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套种模式,栽种党参、连翘、柴胡、赤芍等林下种植1000余亩,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
“除了育苗、种植外,公司还与善福镇韩村合作创办了中药材加工厂,形成了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山西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安红卫告诉笔者,林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几千余名群众参与其中,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有钱赚。
这边,山西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林下种植、采集加工如火如荼;那边,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林下养殖、景观利用同样散发着勃勃生机。
“我们在大力发展林下连翘种植和林中黑猪、梅花鹿等生态畜禽养殖的同时,还开发了森林康养、科普教育等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林木叠翠、体验田园野趣。”山西太行西麓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正伟介绍。
林下“生金”,绿富共赢。近年来,该县持续释放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四种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实现林木经济与林下经济“双收”,“绿色颜值”与“金色价值”共赢。
多点发力 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要想做好这篇“绿文章”,必须把探索之路走得更稳更实。襄垣县通过多点发力,不断激活绿色发展动能。
——筑牢发展根基。不断提升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水平,大力推动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建设,由山西韩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成1500平方米交易中心,并配备先进设备,实现从采挖、清洗到仓储的全流程标准化作业,有力保证中药材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延伸价值链条。积极拓展多元业态,打造中药材主题示范园,融合电商直播、科普教育、康养体验等功能;通过电商直播将当地的中药材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开展康养体验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农户增收,推动林下经济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进。
——凝聚发展合力。积极构建“国企+民企+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全面落实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要求;各方联合成立中药材集散交易中心,申报并集中力量打造柏子仁道地药材国家地理标志和GAP基地生产区,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完善利益联结。建立订单保底收购、提供务工就业、开展技能培训等机制,消除农户后顾之忧,提升农户发展能力;建设道地药材质检中心,制定种植技术规程,开展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使全县数千农户通过林下经济拓宽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
一片绿水青山就是一家“绿色银行”,一个特色产业就是一份实在收入。截至目前,襄垣县已有1万余亩林下经济产生明显效益,带动众多群众就业增收。
孙彬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