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特别报道

他山之石琢新玉 振兴之笔绘家园

——怀仁市新家园乡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纪实

  • 御隆煌生态家园农场休闲区。

  • 怀仁市锦泰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线。

  • 文亮农机专业合作社现代化机械。

  • 新家园乡乡村记忆馆。

  •   夏日的清晨,空气都冒着丝丝热气,记者走进怀仁市新家园乡,一幅幅村美、家富、人和的乡村新图景映入眼帘,整洁的街道宽敞平坦,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掩映其间,生动活泼的文化墙传递着文明新风,这一幕幕乡村新气象都在讲述着新家园乡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的精彩蜕变。
      新家园乡位于怀仁市西南15公里处,辖16个村、6个社区,辖内产业多元,主要有煤炭企业、发电企业、陶瓷企业、畜牧养殖及种植企业等。近年来,新家园乡学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持续打造2个精品示范村、4个提档升级村,由点到面,连线成片,全域提升,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2024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同比增长7.8%。那么,新家园乡是如何将“千万工程”经验本土化的呢?

    全域整治塑风貌
    生态宜居焕新颜

      走进新家园乡路庄村,村级活动场所前的陶瓷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其造型构造全部由瓷器组成,充分将制陶工艺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集文化展示和艺术观赏于一体。文化墙的旁边建有小花园,小道两旁种满绿植,设有多个休憩区供村民纳凉,兼具观赏和生态价值。
      路庄村“颜值”的提升离不开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部署。新家园乡副乡长刘晓君向记者介绍:“新家园乡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围绕‘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主线,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思路,有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庄村和赵麻寨村是怀仁市的‘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按照前期规划,在村庄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村容村貌都有很大的提升。”截至目前,新家园乡共完成改厕任务4109座,完成煤改气4330户,硬化道路38.5公里,铺面包砖51000平方米,铺下水管网33700米,铺强弱电管网18200米,新建4个村、6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4个红白事场地和乡村记忆馆。
      今年以来,新家园乡赵麻寨村、路庄村以乡村旅游、陶瓷文化为主题,继续实施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提质提升工程,建设农村集市、文化休闲广场、村民说事议事亭等,发展餐饮民俗、乡村民宿、亲子采摘、农耕文化、农村电商等产业,同时对街巷道路进行拓宽延伸,建设小花池、小花园等微景观,乡村“素颜”变“美颜”,呈现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因地制宜新业态
    多产融合促共富

      新家园乡千方百计助力产业振兴,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粮食种植、设施农业、劳务输出、畜牧养殖等产业是新家园乡的支柱产业,2025年,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84680亩,各农业特色品牌正在持续做强做大。设施农业稳中有升,全乡有各类日光温室大棚890栋,路庄仁丰农场在100多栋日光大棚栽植樱桃、油桃、草莓,单棚年纯收入能达10万元,荣获“全国绿色农产品基地”称号。赵麻寨村大棚占地100多亩,长140米、宽10米的大棚共28栋,种植的螺丝椒品质上乘,远销山东、湖南等地,极大地提高了村民收入。
      近年来,新家园乡鼓励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将畜牧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记者走进位于赵麻寨村的朔州市伊珍农牧专业合作社,一头头健壮的西门塔尔肉牛正悠闲地晒着太阳。合作社采用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增值,年出栏肉牛达到千头以上。
      新家园乡在农业科技化方面也在持续发力。赵麻寨村的文亮农机专业合作社便是其中的典范。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如今已拥有占地9000平方米农机大院、日加工能力200吨烘干塔、300吨高湿粮仓以及各类机具 126 台(套)。文亮农机专业合作社创新开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土地流转全程托管”综合农事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合作社社长郭文亮欣喜地说:“原来我们种地靠的是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也打不了多少粮,如今,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规模化,已经实现了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仅本村村民受益,还辐射到周边金沙滩、亲和等5个乡镇,受益的老百姓越来越多。”
      新家园乡是怀仁市陶瓷产业的核心区,劳务产业发展劲头十足。依托区位优势,畅通用工用人渠道,全乡有近4000劳力在陶瓷厂务工,年收入达3.15亿元。主营高端瓷器的怀仁市锦泰陶瓷有限公司位于新家园乡,生产车间内不是传统的“灰头土脸”,而是一尘不染。亮堂堂的厂房里智能设备转得正欢,陶坯在传送带上“排着队”滑向窑炉,工人们专注地做着手头的工作。新家园乡北辛村的王东芳从事修坯工种,“我家两口子都在公司上班,每个月都能收入万余元,一年收入十来万,还离家近。”王东芳高兴地说。陶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新家园乡数千名村民就近就业,不仅提高了家庭收入,还能陪伴家人,让村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文旅融合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绿色转型的重要路径。位于新家园乡的御隆煌生态家园农场便是农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农场占地780亩,依托农耕文明、乡风民俗、田园风光、乡“味”乡愁,发展农事体验、文化体验、健康养生、避暑度假、美食加工、旅游研学等业态,各个板块有机组合,互动交融,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

    乡风文明润乡土
    赓续根脉助振兴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而乡风文明的建设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新家园乡坚持“三治”融合创和谐,自治、法治、德治齐发力。在自治上,严格按“四议两公开”程序决策,让村民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在法治上,广泛开展“八五”普法,提升群众的法治观念。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在德治上,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围绕“十送”内容,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建立好人榜和爱心墙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有理有据“评”典型,有血有肉“讲”典型,有声有色“学”典型的良好氛围。
      培育乡风文明,赓续根脉文化,需要记忆保护工程来修复文化根系。新家园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农耕文化、戏曲文化等史料,科学设计,精心制作,打造了乡村记忆馆,激活传统文化优秀因子,从历史渊源、乡风民俗、红色记忆、激情岁月、春潮澎湃、陶瓷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8个方面,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新家园乡的过去、今天和未来,照亮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新家园乡还设立红白理事会,整治人情整酒风、整治彩礼攀比风,倡导节俭办事、文明办事的新风尚,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陈旧观念,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
      漫步今日的新家园乡,沃野田畴绘新景,村容村貌焕新颜。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兴旺”,从“治理创新”到“文化赓续”,一幅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成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怀仁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家园乡已经聚力锚定了发展新思路,乡党委书记安志伟表示:下一步,新家园乡将继续推进“千万工程”示范建设,统筹实施人居环境提质,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未来的新家园,必将在“千万工程”的星火照耀下,书写更动人的共富篇章!

    杨晓青 吴婧 雷艺彤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