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山西发展成就巡礼——文化繁荣

文化灿烂 百花绽放

  • 大型说唱剧《解放》剧照。

  • 山西省交响乐团2019新年音乐会演出现场。

  •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海报。

  • 山西省晋剧院惠民演出现场。陈世清摄

  • 山西博物院全景。

  •   

    十大文化惠民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三馆一站”及博物馆免费开放工程: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免费开放制度,面向群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国有新建博物馆、纪念馆和通过安全评测的古建筑、古遗址类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免费开放。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统筹利用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资金,推动经常性送演出、送培训、送图书、送电影、送辅导下乡和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厂矿、进军营以及戏曲进校园、进农村活动。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计划:统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岗位,优先向无固定人员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
      红色文化阵地建设计划:发挥省、市、县各级公共文化设施普及、宣传功能,分别开设红色文化专室、专区、专栏(专架)。依托当地公共图书馆,分别在忻州、长治、吕梁等地建设晋察冀、晋冀豫、晋绥等红色文献主题馆。
      流动文化建设工程: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基层文化机构配送流动文化服务车,实现贫困县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流动图书车、流动文化服务车配送全覆盖。开展总分馆服务和流动下乡服务。
      数字文化建设计划: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进村入户;构建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主要节点、覆盖全省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依托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
      广播电视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对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广播电视播出、编辑、播出设备进行更新,实现贫困地区15套电视节目、15套广播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
      全民阅读工程:举办“全民阅读月”“书香漫晋”等系列活动,组织实施优秀出版物推荐、社区读书活动、公共数字阅读终端建设等工作。
      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片放映工作。
      城乡电子阅报栏(屏)建设工程:在城乡主要街道、公共场所、社区网点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者电子阅报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信息。

    《解放》:山西舞台文化艺术的精品

      8月24日至30日,“晋疆一家亲奋进新时代”——山西文旅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之山西文艺精品新疆行、大型山西说唱剧《解放》在新疆乌鲁木齐、石河子、独山子巡演,为新疆观众献上一场场文化盛宴。
      10年的漫漫时光,岁月如歌,《解放》一路走来,迎来第1065场演出。
      《解放》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主办,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创作演出。由著名导演张继钢担任总导演,著名作曲家张千一担任作曲,于2009年9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一经上演便引起强烈反响,中央领导及社会各届给予高度关注,称之为“山西文化崛起的重要标志”“一部非常完美的舞台作品”。《解放》以旧中国妇女“裹脚”为核心事件,揭示出“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天然尺度,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这一宏大主题。同时,作为国内首部说唱剧,该剧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舞台艺术样式,将说书、戏曲、歌唱与舞蹈交错相融、浑然天成,创造了新世纪山西舞台文化艺术的奇迹,先后获山西省委、省政府“山西文化艺术精品”奖、建设文化强省“突出贡献奖”、首届山西艺术节特别贡献剧目奖,被原文化部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被中宣部授予“五个一工程”奖,两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10年来,《解放》不仅年年参加由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两节慰问”演出、“文化扶贫”等活动,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数百场的巡回演出,生动的剧情,辉煌的场面,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冲击力,现场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山西博物院:尽览中国文明发展史

      山西博物院今年100岁了。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的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9月,山西省图书博物馆与太原文物馆合并为“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占地168亩的山西博物院新馆建成启用,展厅面积1万余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建筑群由主馆与四角辅楼组成,已成为省城重要的标志性公共文化建筑。基本陈列“晋魂”是精彩演绎三晋历史的文化品牌,曾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殊荣。
      山西博物院藏品荟萃了全省文物精华及重大考古发现成果,截至2018年底,藏品共计404691件/套,其中一级藏品1751件,二级藏品1275件,三级藏品34811件。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等颇具特色。
      为了更好地收藏、保护这些三晋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博物院建设有青铜、玉器、陶器、书画、壁画、玉器、石刻、近现代文物等专业文物库房,建有1800平方米的文物保护检测室、灭菌室、理化实验室以及各类文物修复室等,配备了较为完备的文物保护修复设施,取得了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其中,壁画保护和青铜器修复尤为突出。
      2008年,山西博物院入选国家一级博物馆,并首批免费向社会开放。除基本陈列,多次与国内外博物馆及单位合作,先后推出临时展览137个,涵盖不同时代与地域,年均接待观众百万人次以上。“小小讲解员团队”“来博物馆约会吧”“两分钟看展览”等活动,培养了公众对博物馆及文化传承的兴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百年华诞之际,一座全新的专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于7月27日正式开馆。作为山西博物院分馆,山西青铜博物馆将传统的展示方式与新技术、新科技融合,增加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成为观众深度感知青铜文明的文化场所。

    太原市图书馆:最大限度方便读者

      太原图书馆1953年建馆,2014年对旧馆进行改扩建,2017年10月1日改扩建后的新馆全面开放。全开放的创新服务空间、24小时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服务,全国领先。馆藏古籍10万册,藏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名;全国县以上方志6000余册,为省会城市图书馆第一;创新拓展服务和空间,全国首创马克思书房和太原书院特色服务空间,在全国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太原市图书馆新馆已成为省城历史、文化、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馆藏文献种类、架构一流,领先全国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藏国内外纸质文献资料总量150万册(件),馆藏文献种类丰富,涵盖古籍、地方文献、连续出版物、数字文献资源等多种类型文献资源。同时,在馆藏《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原有基础上,对《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进行完善以形成完备的文献体系;此外,通过“自建+外购”多种形式,加大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提供海量文献信息资源;自建“晋阳文献数据库”“中国历史人物数据库”等珍贵古籍数字文献数据库,约297.6TB海量资源为读者提供远程阅读。
      太原市图书馆始终坚持“人文、人性、人本”的办馆理念,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满足读者。实行空间全开放的服务模式,外借文献开放管理,读者可以在任何开放区域实现轻松阅读。365天全年候、全天候开放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多便捷式阅读体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全年无休的自习室、开辟自习加简餐服务的读者餐厅,都成为太原市图书馆吸引读者的服务亮点。
      太原市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助办证、信用借还、自助查询、自助借还等智能化便捷服务模式,开通网络、微信服务平台,实现馆藏图书查询借阅、读者活动预约登记、海量数字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全媒体服务,大部分服务功能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远程实现,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太原市图书馆提供的优质数字资源与优质服务。

    影视作品:让山西故事行远流广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为祖国69岁华诞献礼,去年10月2日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间,强烈震撼人心,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每看一集总给人一种荡气回肠、壮怀激烈、催人奋进、引人深思的感觉。”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副总工程师范利平啥时候说起来,都非常激动,“播一次,我看一次。”
      “该剧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观,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政绩观的深刻诠释和真情呈现。”“巨作,具有时代意义的巨作,右玉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永远传承下去。”“这是一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有时代高度、有思想深度、有生活温度的优秀作品,也是一部高举旗帜、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优秀作品。”网友纷纷留言。
      让山西故事行远流广。这是山西影视集团董事长高晓江的名言。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由山西影视集团荣誉出品。
      山西影视集团是在整合山西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等4家转企改制单位全部资源的基础上,于2011年4月挂牌成立的,现拥有山西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影公司、山西广电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广电影视艺术传媒有限公司4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影视期刊《影视圈》。2016年以来,共研发创作生产发行影视作品89部,其中,电视剧29部、电影44部、专题纪录片16部。数十部影视作品荣获包括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金鸡奖、中国电视飞天奖等国际国内各种奖项34项。该集团主导创作生产的《于成龙》《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幸福生活万年长》《黄河咆哮》等4部电视剧全部在央视一套、八套黄金时间播出,连续三届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创造了我省影视剧史上的多个第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史莉采写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本版责编:张丽 版式/制图:刘铁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9-09-25期

    • 第2019-09-24期

    • 第2019-09-23期

    • 第2019-09-22期

    • 第2019-09-21期

    • 第2019-09-20期

    • 第2019-09-19期

    • 第2019-09-18期

    • 第2019-09-17期

    • 第2019-09-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