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和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 晋中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会和顺县平松乡党委观摩点调研情况

  • 和顺县举办“抓党建 强治理 促提升 庆七一”知识竞赛

  • 和顺肉牛养殖

  • 和顺县光伏发电产业

  • 牛郎织女文化景区天池

  • 泰和湿地公园

  •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省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和顺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创新,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打通城乡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新突破。

    坚持党建引领、系统谋划
    构建“全链条”基层治理体系

      一是高起点谋划。善谋者方能善成。和顺县委将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注重从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上发力,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细化4方面20大项44小项具体任务,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组建10个项目专班和9个督导组,对标对表、迅速落实,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
      二是高站位统筹。专项行动重在统筹、难在统筹、关键在统筹。和顺县突出机制牵引,探索建立“五个一”运行机制,编制“四图一清单”,通过定任务、定时限、定人员,实行统筹调度、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形成县委书记亲自抓,各位常委、领办项目县领导带头做,组织部长常调度,各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推的“四级联动”治理体系。特别是晋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顺县委书记许利伟同志,坚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5月28日到和顺工作以来,先后召开11次常委会、专题会,并深入到各乡镇调研20余次,躬身入局、压实责任,培育典型、一线推进。
      三是高效率推进。紧扣省委、市委文件要求,和顺县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模式深化项目攻坚,8名县领导签订一批“军令状”,领办10项市县级重点项目,及时跟进。同时,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定期研判、调度指导、督导推进、领导包联、考核考评等机制举措,一体贯通压实各级责任,同步整合配强人员力量,各项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与8个乡镇党委书记、1个城区主任和176个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
      四是高质量落实。落实是工作之本,成事之基。和顺县坚持县、乡、村“三个层级”相贯通,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三个导向”相贯通,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开展清单“回头看”,县乡村三级查摆问题1374条,乡村两级干部查摆问题6756条,三级联动拧紧问题整改“发条”。目前,县乡村三级已整改1198条、占比87.2%,乡村两级干部已整改6047条、占比89.5%。按照“三分类+五定”模式,细化问题清单、整改清单“两张清单”,9个督导组通过查阅资料、入户走访等形式,全程跟踪督导,层层传导压力,逐项查验、逐项核实、逐项销号,确保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取得实效。组织开展“抓党建、强治理、促提升、庆七一”擂台赛、“观摩推进、成果交流”会议,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

    坚持党建赋能、突出重点
    凝聚“全领域”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抓实队伍能力提升,实现基层治理“有人治”。基层治理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乡、村两级干部。建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探索“1+4+8+N”模式,以“一办一队”为组织框架,8个乡镇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8支共145人;采取“1+8”培训方式,县委党校设立主课堂、8个乡镇设立分课堂,开展专题培训4期覆盖206人次;拟定执法事项清单42项,其中,法定执法事项17项,依法赋权执法事项17项,委托乡镇执法事项8项,让乡镇“吹哨”有据、“哨响”有力。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计划新招录大学生村官175名,第一批招聘53名,第二批招聘122人,确保年底实现“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全覆盖。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开展“送教下乡”宣讲活动,县乡开展培训129期,覆盖8286人次,驾驭常态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抓强组织阵地建设,实现基层治理“有序治”。农村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和顺县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基层需求,创新“五定十条”机制,全面推行“一堡垒五中心”治理模式,截至目前,18个示范村、53个达标村全部完成创建。统筹整合村“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网格员等人员力量,组建5支队伍,真金白银投至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政策项目倾向基层,真正做到有人员管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制定《关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构建基层良好政治生态的实施意见》,创新“365”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实现清廉建设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三是抓牢集体经济壮大,实现基层治理“有力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支撑。和顺县积极探索实施“1+N+5”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相继出台《和顺县三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五条措施》《和顺县激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指导意见》等制度,明确阶段目标,建立长效机制,一体贯通激活人、治、物、效,纵深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倍增”。先行建成176个产业发展中心,依托“省校合作”政策红利,引导34名技术专家、管理能手,组建人才服务团,为村级发展汇智聚力。全面开展“清化收”工作,整改清理不规范合同1134份,化解债务4.5亿元,收回资金金额933.01万元,新增资源性收费61万元,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增量提质、赋能蓄势。目前,全县所有村级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37个,占比21.02%。
      四是抓细社区物业联建,实现基层治理“有招治”。城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顺县按照“把支部建在小区上”的思路,坚持“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分类组建”原则,成立物业行业委员会,通过单建、联建等方式,组建物业党支部10个,覆盖14个物业服务企业,形成党建工作联做、精神文明联创、活动难题联解的共建局面。制定《城区社区兼职委员制管理办法》,探索实施物业党组织和社区“两委”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吸纳30余名物业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实现城区、社区、物业、业委会、小区党组织协商共管、民主议事。持续引深“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机制,全县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2027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通过认领服务项目、联合举办活动、定期公益帮扶等形式,协调解决群众愁盼事项150余件。

    坚持党建创新、强化支撑
    共享“全覆盖”基层治理成果

      一是创新“党建+”结对“共建”。创新的机制,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顺县充分挖掘以石勒沟为主的联村党组织1.0的联合效应,创新“543”模式创塑联合党建品牌2.0,细化创新强村带动型、村村互助型、产业牵引型、村企联建型、村社融合型“五种联合体”,实行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抓、人才联育“四联”运行机制,强化干部履职、村务公开、活动阵地“三重规范”,全县先行打造联村党组织22个,覆盖73个村、5个企业、2个社区,推动实现“抱团发展”和“共同富裕”。
      二是织密“微网格”示范“共治”。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内容。积极探索“网络+网格、常态+新态、初心+耐心”三个叠加治理新模式,在284个基础网格的基础上,细化微网格2458个,确定党员中心户3362个,配备网格长183名,网格员284名,网格辅助员128名,微网格员2458名,构建“乡镇(城区)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4766人,设立党员示范岗2456个,党员责任区1889个;建立健全网格事项纳入退出制度,明确纳入网格19项事项,规范网格高效运行。
      三是推行“双包联”帮扶“共担”。群众的幸福感来自扎实的基层社会治理。和顺县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24名县领导包联22个集体经济项目,8个乡镇建立帮带关系60对,其中,领导干部帮带26对、业务能手帮带2对、技术专家帮带4对、部门结对帮带22对、乡贤帮带6对。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四包联”工作机制,定准包联对象,选准包联力量,明确包联任务,县级领导干部下乡进村入户调查研究150余次,解决问题69个;县直单位和帮带责任人分类包联示范村、“三类村”24个,梳理共性难题16个,提出解决措施30余项;乡镇(城区)干部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0个;村(社区)干部通过亮身份、进网格、做实事,切实掌握群众诉求意见560余条,协助解决问题480余个。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关乎根本、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和顺县委将始终按照省委、市委的安排部署,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2-07-31期

    • 第2022-07-30期

    • 第2022-07-29期

    • 第2022-07-28期

    • 第2022-07-27期

    • 第2022-07-26期

    • 第2022-07-25期

    • 第2022-07-24期

    • 第2022-07-23期

    • 第2022-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